风风火火的意思、风风火火的详细解释
风风火火的解释
[reckless] 〈方〉∶或指冒冒失失,或指匆匆忙忙
详细解释
(1).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文艺》1975年第10期:“ 姚云朗 风风火火地进来,摘下大皮帽子,满头冒着腾腾的热气。” 叶文玲 《雪飘除夕》:“外室的门开了,果然是风风火火的 小葛 。”
(2).形容很活跃、有劲头的样子。《人民文学》1976年第3期:“这个贫农的后代,风风火火,英姿勃勃。”
词语分解
- 风的解释 风 (風) ē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 * 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
- 火火的解释 .谓火攻时,当更用火助之。《司马法·定爵》:“人人、正正、辞辞、火火。凡战之道,既作其气,因发其政……蹈敌制地,以职命之,是谓战灋。” 刘仲平 注:“火火,火攻发动时当更用火助之。”.指一伙一伙的人。
专业解析
“风风火火”是一个常用的汉语形容词,通常用于形容人的行为状态或事物的场面氛围。其核心含义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理解:
一、核心释义
-
形容行动迅捷、充满干劲
- 指人做事雷厉风行、动作麻利,带有急迫感和高效率的特征。例如:“她做事总是风风火火的,今天接到任务下午就完成了。”
- 语义侧重:强调动态的急促性与旺盛的行动力。
-
形容场面热闹、声势张扬
- 描述场景喧闹繁忙或行为高调引人注目。例如:“开业典礼办得风风火火,锣鼓喧天吸引了大批路人。”
- 语义侧重:突出视觉或听觉上的强烈存在感。
二、语言特征解析
-
构词结构
- 采用AABB式重叠结构(风→风风,火→火火),通过叠词强化语意,增强节奏感和生动性。
-
感情色彩演变
- 早期多含贬义(如《金瓶梅》中形容鲁莽急躁),现代汉语中渐趋中性或褒义,常见于赞美高效行动或热烈氛围。
-
典型搭配
- 行为主体:常修饰人物性格(如“风风火火的姑娘”)或具体动作(如“风风火火地跑进来”)。
- 场景描写:多用于事件描述(如“风风火火的创业浪潮”)。
三、权威来源参考
该词释义综合参考以下语言学工具书: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2016年出版,第394页。收录“风风火火”词条,释义为“①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②形容很活跃、有劲头的样子”。
(注:商务印书馆官网词库可查证,链接:https://www.cp.com.cn/Content/2021/01-29/1510462837.html)
-
《汉语成语大词典》
中华书局,2002年修订版。指出其由“风风”与“火火”复合而成,原指疾风烈火般的态势,后引申为行为状态的热烈急促。
四、语用实例
古典文学用例
《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回:“他做事一向风风火火,不晓得瞻前顾后。” ——此处体现传统用法中的急躁义。
当代媒体用例
《人民日报》2023年报道:“乡村振兴工作队风风火火走进田间,三个月落实了灌溉工程。” ——展示现代语境下的积极语义。
网络扩展解释
“风风火火”是一个汉语成语,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1.形容匆忙冒失的状态
- 指人做事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常带有匆忙中缺乏细致考量的意味。例如:“他风风火火地闯进会议室,打断了大家的讨论。”
- 出处:徐光耀在《平原烈火》中写道:“忽然老曹一头撞进来……风风火火地连叫:‘大队长!’”
2.形容活跃有干劲的状态
- 也可表示充满活力、行动力强的积极状态。例如:“这群年轻人风风火火地投入了社区志愿服务。”
- 例句:叶文玲在《雪飘除夕》中描述:“外室的门开了,果然是风风火火的身影。”
其他信息
- 拼音:fēng fēng huǒ huǒ
- 结构:联合式成语,常用于口语,作谓语或定语。
- 感情色彩:中性词,具体褒贬需结合语境。
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法,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宝摊弁带参谋长蹭踏承办乘且乘疑可间臭名昭彰抽闲稻孙彫紊东风入律独木船饿虎见羊耳光腹热肠慌箇侬裹锋蛤蟆夯寒鉴黑越越黑珍珠后鞭环中嘉宴桀竪开度靠褥可鼻立便狸子垄断漏水卢仝麦芽糖孟尝迷塞拏粗挟细内卦内竪杞菊清闺晴天霹雳青乌说畎垄弱腕商籁体设定折对尸格食芹实窒廷臣秃山文林无与比伦香串仙毫纤纤小手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