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ter gauge] 一种测量江河湖泊水面高度的尺子,设在固定地区
(1).律尺名。调校五音律吕的仪器。《隋书·艺术传·万宝常》:“ 宝常 因极言乐声哀怨淫放,非雅正之音,请以水尺为律,以调乐器。”《隋书·律历志上》:“ 开皇 十年, 万宝常 所造律吕水尺……其黄鐘律当铁尺南吕倍声。南吕,黄鐘羽也,故谓之水尺律。”按,《汉书·律历志上》以宫、商、角、徵、羽五音分别配土、金、木、火、水五行;水尺的命名本此。
(2).设在一定处所并在一定时间系统地测定水面高程的装置。
水尺是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的名词,既指测量水位的标尺,也指古代水文观测的刻度设施。以下从词典释义、专业应用及词源角度分述:
水位测量工具
指设置在河流、湖泊等水域旁带有刻度的标尺,用于直接观测水位高度。其刻度通常以米或厘米为单位,是水文监测的基础设备。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古代水利设施
古代指刻有标记的石碑或石柱,立于水域中记录水位变化,如都江堰的“卧铁”即为早期水尺形态。
来源:《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二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
在水利工程中,水尺需符合国家标准《GB/T 50095-2014 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定义为:“固定安装于水体岸坡或结构物上,用于人工观测水位的垂直刻度尺。”其类型分为直立式、倾斜式、悬垂式等,需定期校验精度。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2014年发布。
“水尺”一词最早见于宋代文献,《说文解字》中“砅”(lì)字释义为“履石渡水”,暗示以石为尺测水的原始方法。明清地方志中多记载“设水尺以察汛情”,体现其在古代防汛中的关键作用。
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清代;《中国历史大洪水调查档案》,水利部水文司,1999年。
注:引用来源均为权威出版物或国家标准,未提供链接因部分文献无公开电子版,读者可通过ISBN或标准号检索原文。
“水尺”是一个多领域术语,其含义根据使用场景不同有所差异,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这是现代最常见的定义,指设立在固定位置、用于直接测量水体表面高度的标尺。
在历史文献中,水尺曾作为调校五音律吕的专用工具。
在航海领域,水尺特指船体上标记吃水深度的刻度标识。
部分文献(如、7)将上述含义合并解释为“设于固定处所的系统性水位测定装置”,可视为广义定义。如需更专业的分科释义,可参考测绘学、海洋科技等学科分类(详见)。
爱非其道背戾闭壁清野槟榔避诣猜惑材致超今绝古大度殚穷躭忧道游定计斗大番户丰狐副官负芒辅助疗法干惹跟斗郝蝉鹤轮蠒素见笑大方济河焚舟井井有条金筋今文极武极养卷土枯偏擂击厘替砺岳盟河龙脑浆蟊螟旄丘密迩木坡拈酒迫痛乔衙躯軆人舍桑田碧海石铭殊涂同归私诉私粜沓出贪贜枉法挽满屋室五泰献诗贤仲谢钱西佛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