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布福。 宋 苏轼 《画车》诗之二:“赖有千车能散福,化为膏雨满重城。”
(2).旧时祭祀后,把祭祀食品分给大家吃,叫“散福”。《水浒传》第十五回:“六筹好汉正在后堂散福饮酒,只见一个庄客报説:‘门前有个先生,要见保正化斋粮。’”《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到次日,夫人将醮坛上牺牲诸品,分送三位同僚,这个叫做‘散福’。”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贵臣之训》:“ 坤寧宫 祭神胙肉,皆赐侍卫分食,以代朝餐,盖古散福之义。”
“散福”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布福(传播福泽)
指通过某种形式将福气或恩惠传递给他人。例如,宋代苏轼在《画车》诗中提到“赖有千车能散福,化为膏雨满重城”,这里的“散福”即指将福泽如雨水般播撒至全城。
祭祀后分发祭品
古代祭祀仪式结束后,主祭者会将供奉的食品分发给众人食用,这一行为被称为“散福”。例如:
总结
“散福”既包含抽象的文化概念(传播福泽),也指向具体的传统习俗(分食祭品)。其用法多见于古典文学作品,现代语境中多用于描述历史或民俗场景。
散福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把福气分散给他人或众人。散指分散,福指好运、幸福。散福可以是指祝福他人,也可以是指自己将好运传递给他人。
散福的部首是示,并且是一个偏旁。它由9个笔画组成,示部在左边,福部在右边。
散福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动。人们相信,通过将自己的福气散发给他人,可以得到更多的福报。同时,这也是一种善行,有助于积累善德。
在繁体字中,散福的写法是「散福」,保留了汉字的传统书写形式。
在古代,散福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然而,在我们所使用的现代汉字中,散福依然保持着示部和福部的组合方式。
1. 他经常向身边的人散福,希望每个人都能得到幸福。
2. 今天是新年,我送上最美好的祝福,散福给每个人。
组词:散发、福气、散布、福泽、散播
近义词:施福、送福、传福
反义词:聚福、集福、自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