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经雕琢的璞玉。比喻人的本性。 唐 钱起 《送沉仲》诗:“天璞非外假,至人常晏如。” 唐 孟郊 《吊元鲁山》诗之一:“天璞本平一,人巧生异同。 鲁山 不自剖,全璞竟没躬。”
“天璞”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基本释义
指未经雕琢的天然璞玉,引申为比喻人未被后天修饰的纯真本性。该词由“天”(自然)与“璞”(含玉的石头)组合而成,强调事物或人性最原始、质朴的状态。
字形与词源
哲学内涵
该词常被用于道家思想中,与“返璞归真”概念呼应,如孟郊《吊元鲁山》提及“天璞本平一,人巧生异同”,强调人性本真与社会雕琢的对比()。
现代应用
现多用于文学或艺术领域,形容事物保留原始美感的状态,例如自然景观、传统手工艺等未被现代技术过度干预的特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背景或哲学关联,可参考古籍《全唐诗》或道家经典文献。
《天璞》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为“天然的宝石”或者“未经雕琢的宝石”。它代表了一种原始状态,暗示着未经加工且拥有内在价值的珍贵物品。
词语《天璞》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天和玉。天部作为部首表示与天空、天体相关的含义,而玉部则表示与玉石、宝石相关的意义。
根据笔画计算,天璞共有11画。天部为4画,玉部为7画。
《天璞》一词源于古代文献,开始出现在唐代的《全唐诗》中,其中有一首诗写道:“天璞久璧年,不受世间观。”意指真正珍贵的宝石在天地间存在已久,不会受到世俗的眼光所限。
《天璞》的繁体写法为「天璞」,和简体写法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天璞的造字规则并没有太大变化。不过,一些古代手抄本可能存在一些变化和风格的调整。
1. 这颗宝石是纯天璞,未经过任何加工处理。
2. 他的才华就像一块天璞,尚未被发掘和利用。
天真、天籁、璞玉、玉璞、圣璞
天然、未经加工、原始、自然
经过琢磨、经过雕琢、经过加工、璀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