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科征的意思、科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科征的解释

亦作“ 科征 ”。征收赋税。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又或故旧同道之家有科徵,必先督促不少贷。” 明 杨基 《桂林》诗:“时有 苗 人与 猺 女,负薪输布事科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科征"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汉语词汇,主要在古代文献中使用,其核心含义指官府按照条例、规定或名目征收赋税、钱粮或徭役。以下从词典释义、历史应用及相关概念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按条例征收

    "科"指法规、条例、项目;"征"指征收、敛取。"科征"即指官府依据既定的法规条款或分派的名目,向百姓征收赋税、粮食或摊派劳役。

    来源:《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2. 特指田赋之外的杂税

    在明清时期,"科征"常指正税(如田赋)之外的附加税或临时摊派,如"科征银两""科征物料"等,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

    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经济史卷》


二、历史背景与应用

  1. 明代赋役制度

    明代推行"一条鞭法"前,赋役分为"正赋"与"科征"。后者包括地方衙门的行政开支、物料征调(如木材、军需品)等,常因官吏层层加码加重百姓负担。

    例:《明史·食货志》载:"凡额办、派办、岁办,皆科征也。"

    来源:《明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清代税制沿革

    清代延续"科征"名目,但逐步规范杂税征收。如《清会典》规定地方需上报科征项目,禁止私征,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弊端。

    来源:《清会典事例·户部》


三、相关概念辨析


四、现代语境中的演变

随着税制改革,"科征"一词已退出日常使用,仅见于历史文献研究。其概念可对应现代"行政性收费""专项征收"等,但性质与古代杂税截然不同。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明史·食货志》(中华书局)
  3. 《清会典事例》(中华书局影印本)
  4. 《辞源》(商务印书馆)
  5. 《中国历史大辞典·经济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科征"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四点进行解析:

  1. 基本词义
    指征收赋税的行为,主要用于描述官府对民众的赋税征敛。该词由"科"(指法令规定或项目类别)与"征"(收取)组合而成,强调按照既定规章或条目进行税收。

  2. 异体字与读音
    存在异体写法"科徵",二者在古籍中通用。拼音为kē zhēng,注音符号为ㄎㄜ ㄓㄥ,声调均为平声。

  3. 历史文献用例

  1. 使用场景
    该词多见于元明时期文献,现代汉语已不常用,主要应用于历史研究或古籍解读领域。

注:若需了解具体朝代税制或赋税类别,建议查阅《元史·食货志》等专业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百层冰室伯赵昌华苑常务搀行夺市超鞚磁极刀锥打蛇打七寸德类點酥地东抵足而眠杜隔肥秩高频头公共厕所管照汉东流鹤顶草回敬戛服缄翰霁媚金边债券酒军祭祖馈遗乐平腔连击连珠炮陵僭理识流德龙脑薄荷旅坟芒芒孟母迷悮靡衣玉食扭送陪审制蒲桃七角八角奇装异服三长桑土僧夏杀声蚀损食物受材谁人私巡悚愳踏狗尾微辨先农小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