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辽宁省汉语 快速查询。
辽宁省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行政区划名称,其名称源自"辽河流域永远安宁"的政治寓意。作为省级行政单位,其内涵可从以下五方面解析:
一、名称溯源 "辽宁"二字取自历史地名组合,据《中国地名语源词典》记载,1929年由奉天省更名时,取辽阳府的"辽"与宁远州的"宁",寓意"辽河安宁"。《说文解字》释"辽"为"远也",既指辽河绵长,又喻地域辽阔;"宁"字在甲骨文中象形居所有食,引申为安定之意。
二、地理特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辽宁省位于东经118°53'-125°46',北纬38°43'-43°26',总面积14.8万平方公里。西接内蒙古,南濒黄渤海,呈"六山一水三分田"地貌,辽东丘陵与辽西山地夹峙辽河平原,形成独特的地理单元。
三、行政区划沿革 据《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载,其建制可追溯至春秋燕国辽东郡。1662年清设盛京将军,1907年改奉天省,1929年国民政府定名辽宁省。现辖14个地级市,省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大连为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副省级城市。
四、文化内涵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辽宁卷》指出,辽宁文化融合满族渔猎文化、蒙古草原文化和汉族农耕文化。方言属东北官话与胶辽官话过渡带,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抚顺地秧歌、凌源皮影等78项国家级项目,沈阳故宫、清永陵等6处世界文化遗产彰显历史厚度。
五、经济地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辽宁省作为新中国工业摇篮,诞生第一台机床、第一艘航母等200多个工业首创。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装备制造、石化、冶金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65%,沈阳都市圈成为国家批复的第九个国家级都市圈。
辽宁省的名称及概况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名称由来
“辽宁”取自“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1929年由奉天省更名而来,既体现地理特征(辽河贯穿全境),又寄托地区安定的愿景。
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南濒黄海与渤海,是东北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东隔鸭绿江与朝鲜相望,西南接河北,西北邻内蒙古,东北连吉林,处于环渤海和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地带。
历史沿革
清初设盛京,清末改称奉天省。1929年因政治变革(东北易帜后)更名为辽宁省,省会现为沈阳。
地理特征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呈“六山一水三分田”格局,辽河纵贯南北。辽东半岛伸入黄渤海之间,海岸线长达2292公里,海域面积广阔。
经济与地位
作为中国重要老工业基地,以钢铁、机械工业为核心。同时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及欧亚大陆的交通枢纽,兼具温带水果和柞蚕产业优势。
(注:部分数据如人口、面积因来源年份差异未详细列出,建议通过权威统计部门获取最新信息。)
扳留鄙不徐不疾苍浪村末殚精极虑调筝断念飞笔飞沫非僻改玉改步甘餐共蔕莲钩车鬼出电入诡对旱湛横被浑如蛱蝶粉涧壑急乎乎吉他纠捩九通衢坎侯可道克勒宽泛酷寒亭老天拔地连绵字陵寝驴辇脉络眉头一纵,计上心来母金酿郁年深月久铺放弃播齐割覰覰然人情味三夏舍利子枢曹树胶肆意横行汤风讨力停稳土酥玩艺微笑衔辔小勇蟹螯心甘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