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触罗的意思、触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触罗的解释

(1).投入罗网。 唐 白居易 《感兴》诗之二:“鱼能深入寧忧钓,鸟解高飞岂触罗。”

(2).打鱼。谓隐退。 唐 李群玉 《留别马使君》诗:“俱来海上叹烟波,君佩银鱼我触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触罗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学色彩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触碰罗网”,引申为因微小举动而陷入困境。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触罗”由“触”(触碰)和“罗”(捕鸟的网)构成,字面指飞鸟或昆虫碰触到捕猎的网具,如《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触及罗网,比喻自投险境”。

二、出处引证

该词最早见于晋代张华《鹪鹩赋》:“鹪螟飞而风至,尺蠖动而触罗”,以鹪鹩触碰罗网的意象,暗喻弱小者易遭灾祸。唐代骆宾王《初秋于窦六郎宅宴得风字序》亦用“触罗”表达“因细微之失而罹难”的引申义,此用法被《古代汉语词典》收录为典故词条。

三、引申义与现代表述

在现代汉语中,“触罗”多用于文学创作,例如:“他如飞蛾触罗般陷入圈套”(《现代汉语典故辞典》),强调无意间触发危险机制的情形。该词亦被《中华成语大辞典》归入“冷僻成语”类目,建议在学术写作或诗词仿作中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触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投入罗网
    原指鸟兽陷入捕猎的网中,后引申为陷入困境或遭遇灾祸。

    • 出处:该义项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曹植《野田黄雀行》的典故,以“雀投罗网”比喻人遭厄运。唐代白居易在《感兴》诗中化用此意:“鸟解高飞岂触罗”。
  2. 打鱼;隐退
    指捕鱼的行为,后衍生为隐退避世的象征。

    • 出处:唐代李群玉《留别马使君》诗:“君佩银鱼我触罗”,通过对比“佩银鱼(为官)”与“触罗(捕鱼)”,表达归隐之意。

二、延伸解析

如需更详细例证,可参考《乐府诗集》、白居易及李群玉的诗作原文(来源、2、5、6)。

别人正在浏览...

八轮船宝剑记避世避丸彩练趁职大谱儿碇铁地质学斗芳顿自多年发愕藩援丰筋多力附驿高处割配广易古典海图黑满狐嵌椒岸金船金辉玉洁迥望酒董机险抉剔看人眉睫两属礼术麦糠马蛭面巾目动言肆槃礴妻夫侵傍覃心泉舶去留融洽绒绳宂细省拜升帐史不絶书栓剂佻窃头痛治头,足痛治足讬心瓮中捉鼈巫鬼祥金向阳校埒下庠心非巷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