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微的意思、发微的详细解释
发微的解释
(1).阐发微妙之处。 汉 陈琳 《迷迭赋》:“动容饰而发微,穆斐斐以承颜。” 宋 周敦颐 《通书·诚几德》:“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之谓神。” 朱熹 注:“发之微妙而不可见,充之周遍而不可穷,则圣人之妙用而不可知也。”
(2).常用作书名或篇名,指对某一事理精蕴或某一事物原委的探索。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阁下山居静篤,将为《礼经发微》及《或问》等书,何不先取此三礼(昏、丧、祭)撰著鸿篇,使品官士庶可以通行。” 清 吴乔 《<西昆发微>序》:“今於本集中抽取无题诗一十六篇为上卷,与 令狐 二世及当时往还者为中卷,疑似之诗为下卷,详説其意,聊命名曰《西崑发微》。”如: 鲁迅 《而已集·大衍发微》。
词语分解
- 发的解释 发 (發) ā 交付,送出: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放,射: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表达,阐述: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散开,分散:发散。 开展,张大,扩大:发展。发扬。
- 微的解释 微 ē 小,细小:细微。轻微。微小。微型。微观。微雕。微积分。微电脑。微量元素。谨小慎微。微乎其微。 少;稍:稍微。微笑。微调(俹 )。 衰落;低下:卑微。微贱。 精深;精妙:微妙。精微。微言大义。
网络扩展解释
“发微”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fā wēi,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解释
-
阐发微妙之处
指深入揭示或探讨事物中隐藏的细微道理或精妙之处。例如,宋代周敦颐在《通书·诚几德》中提到“发微不可见”,朱熹注解为“发之微妙而不可见”,强调对深奥哲理的阐释。
-
用作书名或篇名
常见于学术或文学作品中,表示对某一事理、经典或事物原委的深入探究。如《诗三百篇发微》《兵法发微》等著作,均以“发微”为名,体现对主题的细致剖析。
二、延伸解析
- 古典出处:汉代陈琳在《迷迭赋》中最早使用该词,“动容饰而发微”,形容通过修饰表达细微之美。
- 现代用法:除学术领域外,也用于描述对细节的关注,如“研习医籍的心悟、发微”。
- 名字寓意:作为人名时,“发”取发扬、启程之义,“微”指精深奥妙,整体寓意细致专注、追求卓越。
三、使用场景
- 学术研究:如“发微《周易》中的哲学思想”。
- 文学创作:常用于书名或文章标题,突出对主题的深度挖掘。
- 日常表达:形容对细节的洞察,如“发微见著,方显真知”。
“发微”既是一个承载古典哲思的词汇,也在现代语境中延续其探索细微、追求深意的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发微(fā wēi)是中国现代流行语,主要是指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短小的文字内容或图片。下面将为您介绍发微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发微的拆分部首是“发(fā)”和“微(wēi)”,其中“发”的部首是“发”,共有5画;“微”的部首是“彳”,共有9画。
来源:发微一词来源于网络时代的兴起,鼓励人们用简洁的语言和图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快速传播的社交媒体上,发微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时尚表达方式。
繁体:发微的繁体字为「發微」。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中,「发微」一词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根据古汉字的发展变迁,写法可能有历史的差异。
例句:我今天发了一个关于旅行的微博。
组词:发微可以组成其他词语,例如:发微博、发微信朋友圈等。
近义词:发布、发表、传递、宣布。
反义词:保密、隐瞒、不透露。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对发微一词有更加清晰的理解。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