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底止的意思、底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底止的解释

(1).终止。《诗·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左传·宣公三年》:“天祚明德,有所底止。”底,一本作“ 厎 ”。 清 黄爵滋 《敬陈六事疏》:“若不如此严禁,臣恐此患竟无底止矣。”

(2).指休止的地方;住所。 明 高攀龙 《书僧卷》:“其徒之道经于此者,获有底止,无飢渴之虞。”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底止”是一个文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1. 基本含义

    • 终止、尽头:指事物或状态的结束,如《诗经·小雅·祈父》中“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意为“为何让我陷入忧患,痛苦没有尽头?”()。
    • 住所、栖身之处:引申为休止的地方,如明代高攀龙《书僧卷》提到“获有底止,无饥渴之虞”,指僧人途经此地有了落脚之处()。
  2. 用法与例句

    • 古代文献中多用于表达“无休止”或“无归宿”,如《左传·宣公三年》“天祚明德,有所底止”,强调天命有终()。
    • 现代偶尔用于正式语境,如“到3月底止”表示截止时间()。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重编国语辞典》相关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底止》是一个汉字词,它的意思是“停止”或“终止”。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广”部,右边为“止”部。它的拼音为“dǐ”和“zhǐ”,其中“dǐ”rúyǐ底细、底线,表示深入的意思;“zhǐ”rúǐ停止、终止、完毕,表示结束的意思。 《底止》一词的来源可追溯到古代汉字。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是「底止」,与简体字保持一致。在古时候汉字写法中,底部的“止”部分会使用更传统的形式,如标志性的曲线线条,而不像现在的形式那样是直线。 以下是一些使用《底止》的例句: 1. 我们要底止不前,不畏艰险。 2. 队伍终于底止了前进,休息片刻。 3. 他的热情不会底止,一直追求自己的目标。 与《底止》相关的组词包括:底线、底细、底里、底本等。近义词可能包括:终了、停下、告终等。反义词可能包括:开始、继续、前进等。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你的要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