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底止的意思、底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底止的解释

(1).终止。《诗·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左传·宣公三年》:“天祚明德,有所底止。”底,一本作“ 厎 ”。 清 黄爵滋 《敬陈六事疏》:“若不如此严禁,臣恐此患竟无底止矣。”

(2).指休止的地方;住所。 明 高攀龙 《书僧卷》:“其徒之道经于此者,获有底止,无飢渴之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底止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终止、结束,或引申为终止的界限、归宿。以下从权威词典及文献角度分项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终止;结束

    表示事物发展到尽头或停止的状态。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例证:《诗经·小雅·祈父》:"靡所底止",郑玄笺注:"底,至也;止,息也。"意为"没有终止之时" 。

  2. 界限;终极目标

    指事物最终的界限或归宿,强调终点或结果。

    来源:王引之《经义述闻》(中华书局)

    例证:清代文献中"不知底止"即"不知限度",暗含对行为边界的警示 。


二、古典文献用例分析


三、现代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底止"已罕用,但作为文言词汇仍见于成语或学术研究,如"靡所底止"被引用以表达"无止境"的抽象概念,体现语言的历史延续性。

来源:《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说明: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十三经注疏》等权威文献,例证与注疏来源可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www.nlc.cn)或各大出版社官网检索确认。

网络扩展解释

“底止”是一个文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1. 基本含义

    • 终止、尽头:指事物或状态的结束,如《诗经·小雅·祈父》中“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意为“为何让我陷入忧患,痛苦没有尽头?”()。
    • 住所、栖身之处:引申为休止的地方,如明代高攀龙《书僧卷》提到“获有底止,无饥渴之虞”,指僧人途经此地有了落脚之处()。
  2. 用法与例句

    • 古代文献中多用于表达“无休止”或“无归宿”,如《左传·宣公三年》“天祚明德,有所底止”,强调天命有终()。
    • 现代偶尔用于正式语境,如“到3月底止”表示截止时间()。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重编国语辞典》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鼻珠博赡逞辩鹑居鹑衣楚学戴大帽子贷假打擂东阬对读铎刀二话风鬟雨鬓丰显否终则泰簠簋不修该天耕具寒拾洪炉燎发慌忙回炉慧巧寄惠津桥怐瞀老者林下之风陋宇麦秀两歧明琼瞑视明誉莫得木炭画弄獐平面视青闱湫淤悛移曲尽其妙柔伸柔远怀来山穴世道人情始间数喇同社退婚托荫王教乌薪先慈详缓闲言淡语下水道峡云谐欢蝎蝎螫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