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勾销作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颜巽 ﹞自是豪猾益甚,以药涂盐钞而用,既毁抹,赂主者浸洗之,药尽而钞不伤,虽老于其事者,不能辨。”《元典章·户部十三·私债》:“民间私借钱债,验元借底契,止还一本一利。其间虽有续倒文契,当官毁抹,并不准使。”
“毁抹”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勾销作废
指通过销毁或涂抹的方式使某物失效。例如古代经济活动中,通过涂抹、浸洗等手段让盐钞(盐务凭证)或债务契约作废。
例: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有人用药涂改盐钞,毁抹后贿赂官员清洗,使旧钞重复使用。
彻底破坏或抹去
作为成语时,强调完全摧毁或消除某事物,如名声、文化传承等。
例:用于形容“彻底毁坏某物的价值”。
需注意,不同来源对“毁抹”的侧重不同: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选择释义。若需考证古籍用法,可参考《老学庵笔记》《元典章》等原始文献。
《毁抹》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破坏、抹去、清除。常用来形容对物体、形像、记忆等进行破坏或消除的行为。
《毁抹》的拆分部首是毛和攵,总计6个笔画。
《毁抹》是由“毁”和“抹”两个字组成的,其中,“毁”指的是破坏、销毁,“抹”指的是擦拭、清除。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表示破坏和清除的意思。
《毁抹》的繁体字为「毀抹」。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字形多有变化。但相对于现代汉字,古时候的写法并不统一,因此没有特定的古代写法。
1. 他毁抹了所有的证据,让警方无法找到凶手。
2. 这个画家用刷子将颜料毁抹得一团糟。
3. 时间的流逝使得她对那段回忆的印象变得模糊,已经无法抹去。
1. 毁灭
2. 毁坏
3. 抹杀
4. 抹除
1. 消除
2. 清除
3. 破坏
保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