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勾销作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颜巽 ﹞自是豪猾益甚,以药涂盐钞而用,既毁抹,赂主者浸洗之,药尽而钞不伤,虽老于其事者,不能辨。”《元典章·户部十三·私债》:“民间私借钱债,验元借底契,止还一本一利。其间虽有续倒文契,当官毁抹,并不准使。”
"毁抹"是一个汉语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破坏性手段消除文字记录或痕迹。该词可拆解为"毁"(毁坏)和"抹"(涂抹)两个语素,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销毁或涂改重要文书凭证的行为,常见于古代文书管理制度。例如《宋史·食货志》记载的"凡簿书廪禄多寡之数,有敢毁抹者,论如律"(来源:中华典藏网古籍数据库),体现该词在法律文书管理中的使用场景。
二、使用特征
三、语义关联词 近义词包含"涂销""篡改",反义词有"存照""立据"等。该词在《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中被列为历史法律术语,体现其在司法文书管理中的特殊地位。
“毁抹”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勾销作废
指通过销毁或涂抹的方式使某物失效。例如古代经济活动中,通过涂抹、浸洗等手段让盐钞(盐务凭证)或债务契约作废。
例: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有人用药涂改盐钞,毁抹后贿赂官员清洗,使旧钞重复使用。
彻底破坏或抹去
作为成语时,强调完全摧毁或消除某事物,如名声、文化传承等。
例:用于形容“彻底毁坏某物的价值”。
需注意,不同来源对“毁抹”的侧重不同: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选择释义。若需考证古籍用法,可参考《老学庵笔记》《元典章》等原始文献。
奥林匹克日百页班荀表暴冰蚕参谘车丞相丞弼尘腻冲僻貙獌除省都来笃暗封志忿隙弓弹诡避护岸黄台之瓜悔亡讲山家事学校解霜雨镜泊湖金雅觜九天采访使者几曾烂芝麻老乔民厉风李逵六幺门閲命令式攀引陪克婆老青腰全份人蜕荣谢如履如临山崩海啸商管审干时陋史职树敌梳头锁匙搯摩铜符吏投顺望江南问绢无乖小蛮腰惜春鸟熙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