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末指自然科学家。 清 王韬 《瓮牖馀谈·造自来火说》:“西国格致家细究物理,以为本质不止有五行,计其数共六十餘种。”
格致家是中国古代对自然科学研究者或实践者的称谓,特指在明末清初至近代早期(约16世纪至19世纪)致力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原理及实用技术的学者群体。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维度解析:
核心概念
“格致”源自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意为推究事物原理以获取真知。宋明理学(如朱熹)将其阐释为认知世界的哲学方法,而“格致家”则专指将这一理念应用于自然研究、技术实践的实干学者。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
研究范畴
格致家聚焦于天文、数学、物理、农学、工艺等领域,其研究兼具理论探索(如《崇祯历书》修订历法)与实用技术(如《天工开物》记载的农业、手工业技术)。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卷》,科学出版社,2001年。
西学东渐的桥梁
明末传教士(如利玛窦)引入西方科学著作时,借用“格致”翻译“Science”(如《格致启蒙》),使该词成为早期“科学”的代名词。格致家群体积极融合中西学术,推动中国近代科学启蒙。
来源:《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机构与著作标志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1868年设)出版《格致汇编》,中国首份自然科学期刊;京师同文馆设“格致馆”(1876年),标志官方科学教育开端。
来源:《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
人物 | 身份 | 主要成就 |
---|---|---|
徐光启(1562-1633) | 明代科学家、政治家 | 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主持编修《崇祯历书》 |
宋应星(1587-1666) | 明代工艺学家 | 著《天工开物》,系统总结农业、手工业技术 |
李善兰(1811-1882) | 清代数学家 | 翻译《代微积拾级》,创立“尖锥术”等数学理论 |
来源:《中国科学百年风云》,福建教育出版社,1991年;《清代科学家列传》,中华书局,2005年。
19世纪末,“格致”逐渐被日本译词“科学”取代(如严复译《天演论》使用“科学”),但“格致家”的历史贡献奠定了中国近代科学基础。当代研究中,该词用于指代明清科技转型期的先驱学者。
来源:《汉语外来词词典》,商务印书馆,1985年;《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1995年。
“格致家”是清末时期对自然科学家的特定称谓,其含义及背景可归纳如下:
词义解析
“格致”源于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中的“格物致知”,原指探究事物原理以获取知识。清末西学东渐时,该词被借用为“自然科学”的代称,因此“格致家”特指研究物理、化学等领域的自然科学家。
历史背景
19世纪中后期,随着西方科学传入中国,传统儒学词汇被赋予新内涵。例如清人王韬在《瓮牖馀谈》中提到“西国格致家细究物理”,将西方科学家称为“格致家”,体现了当时中西学术的融合。
使用特点
该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主要用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文献中,现代已逐渐被“科学家”等词汇取代。
延伸关联
“格致”一词在近代教育中影响深远,如上海格致中学(1874年创办)即以推广自然科学为宗旨,其校名便源于此概念。
白鳞本利不好不坏不相违背参齐唱理禅眼澄澹酬醋触霉头错仪画制吊扇弟男子侄陡坡反封建沸波废放凤綍奋袂甘澍感损高古高燕恒文焦躁不安霁氛畿解惊叹不已级任狷刚巨富窭民烂肉蓝藻论议捋下梅酝门上墨竹逆送拍发请福岐山操饶利入门杖子沙吒深莽实际上尸素实细疏废蜀门铁军蹄足投充违代文席握镜吴公台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