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版瓦的意思、版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版瓦的解释

大瓦。《汉书·昌邑哀王刘髆传》:“后王梦青蝇之矢积西阶东,可五六石,以屋版瓦覆,发视之,青蝇矢也。” 颜师古 注:“版瓦,大瓦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版瓦是汉语建筑术语中的专有名词,指中国传统建筑屋面铺设的一种弧形瓦片,其核心含义与构造特点如下:

一、字义与结构解析

  1. 字形构成

    “版”原指木片或分割的板块,引申为“平铺排列”;“瓦”即陶制屋面材料。二字组合指有序铺列的弧形瓦,强调其铺设形态与功能属性。

  2. 专业定义

    版瓦特指屋面底层凹面朝上铺设的弧形瓦(又称“仰瓦”),与凸面朝上的“筒瓦”形成配合。其作用为承接雨水并导流至下层瓦垄,是传统筒瓦屋面系统的基底层构件。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第6卷第1123页)。

二、建筑应用特征

  1. 形制与工艺

    版瓦呈1/4圆弧形,长度约20-30厘米,宽度10-15厘米。铺设时需纵向咬合、横向成垄,瓦垄间距依建筑等级调整,官方建筑常用“压七露三”(即70%瓦身重叠)的密铺法。来源:《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文物出版社,2007年,第28页)。

  2. 功能体系

    与盖瓦(筒瓦)构成“底瓦-盖瓦”双层防水结构:

    • 版瓦(底瓦):凹面导水,防止积水渗透
    • 筒瓦(盖瓦):覆盖瓦缝,强化密封性

      此结构可追溯至西周陶瓦遗址,成熟于唐宋时期。来源:《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201页)。

三、术语辨析与文化关联

  1. 别称考据

    “版瓦”在《营造法式》中称“仰瓦”,清代匠作则称“底瓦”,三者属同物异名。而“板瓦”为现代常见误写,规范术语应以“版瓦”为准。来源:《〈营造法式〉注释》(梁思成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年,卷三·瓦作制度)。

  2. 文化符号意义

    在官式建筑中,版瓦与筒瓦的组合数量象征等级,如故宫太和殿采用“十样瓦”(版瓦+筒瓦各十垄),体现礼制规范。民居则多用纯版瓦铺设的“冷摊瓦”屋面,凸显实用主义。来源:《中国宫殿建筑美学特征》(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87页)。


注:因专业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公开资源,来源标注采用纸质权威出版物信息,符合学术引用规范。如需电子资源,可查阅中国建筑图书馆数字化馆藏(www.calib.cn)或《中华大典·建筑典》在线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版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版瓦指古代建筑中使用的大瓦,主要用于屋顶覆盖。其名称来源于制作工艺,“版”指用夹板或模具制作的规格较大的瓦片,而“瓦”则指陶制建筑材料。

详细说明

  1. 字义与构造

    • 版:原指筑墙用的夹板,引申为规格统一的大型构件。
    • 瓦:陶制建筑材料,用于防水和装饰屋顶。
    • 组合含义:通过模具或夹板制作的大尺寸瓦片,常见于周代建筑中。
  2. 历史记载

    • 《汉书·昌邑哀王刘髆传》提到“以屋版瓦覆”,颜师古注释为“版瓦,大瓦也”。
    • 周代陶器中,版瓦由筒型陶坯四剖或六剖制成,瓦面宽、弯曲度小,用于覆盖屋顶。
  3. 用途与特点

    • 功能:作为屋顶的主要覆盖材料,兼具防水和支撑作用。
    • 工艺:通过剖分筒坯制成,弧度为圆筒的1/4或1/6,规格统一,便于铺设。

补充说明

部分资料(如)提到“版瓦”作为成语形容宏伟建筑,但该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引申义或误用,建议以“大瓦”的实物解释为主。

别人正在浏览...

爱八哥儿帮伙蚌泪弊绝风清簸动不言而喻搭醮大头菜调逗洞洞段匹对语遏逸法官贩商飞吻盥盘鼓儿词鬼难坏包儿患气蹇咢吉旦介鬯警粹景况静正进退维亟局镇开国逵径夔子拉杆拦当楞缘立规矩铃镊緑汀苗子命龟鸣棹南雍鸟吏鳖官偏风偏论轻银清芷鳅鳝求实仁果审择贪滥踏竹马辋水猥冗虾菜香楼小人得志西第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