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盥槃 ”。古代承接盥洗弃水的器皿。 明 刘绩 《三礼图·鼎俎·盥盘》:“盥,谓用匜沃盥洗手也;盘,谓承盥洗者弃水之器也,故谓之盥盘。旧图云,口径二尺一寸,受二斗。”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槃》:“奉匜者以流注水於手,奉槃者自下承之,盥水悉注於槃,盥卒又授巾拭之。若是者谓之盥槃。”
“盥盘”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盥盘是古代用于承接盥洗弃水的器具。在洗手时,通常会用匜(一种注水器)将水倒在手上,而盥盘则放置在下方接住流下的污水。例如:
在成语中,盥盘被赋予象征意义,比喻为了追求虚荣或物质享受而浪费时间和精力。例如:
(注:和因权威性较低或信息重复,未直接引用。)
《盥盘》(guàn pán)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盛水的器皿或用于洗手洁净的器具。
《盥盘》的拆分部首为皿(mǐn),它属于“鼎”部,表示与器皿相关的字词。
笔画为12划。
《盥盘》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左传》中。在那篇文章中,盥盘被描述为一个圆形的器皿,用于盛水以供洗涤之用。
繁体字“盥盤”保留了原始意思和字形,同时也用于一些繁体字体中。
古时候的《盥盘》在字形上有一些差异。首先,左边的部首“皿”写成了“皮”,具有更加扁平的形状。其次,右侧的部分被写成了“般”,表示了洗手动作的形象。
1. 婴儿洗手时需要一个小小的盥盘。
2. 这个盥盘由陶瓷制成,非常美观。
3. 每天早晨,他使用一只玫瑰香味的肥皂在盥盘中洗手。
1. 盥洗:指用水洗涤身体。
2. 盘子:用来盛装食物的平底容器。
3. 皿具:一类供食物盛载和供人使用的器具。
4. 水盆:盛装水的容器。
1. 盆:盛水或植物的容器,与盥盘在形状和功能上有一些相似之处。
2. 碟:一种小的盛食物的平底容器,与盥盘在形状上有些相似。
3. 杯子:通常用于盛装饮料的圆形容器,与盥盘在形状上有些相似。
1. 双手:不需要使用器具进行盥洗时,我们可以直接使用双手来洗涤。
2. 干燥:与盥盘中存放着水相反,表示没有水或没有液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