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滴沥的意思、滴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滴沥的解释

[tick] [象声词]∶雨水下滴的声音

详细解释

(1).流滴。 汉 杜笃 《首阳山赋》:“青罗落漠而上覆,穴溜滴沥而下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涢水》:“穴中多钟乳,凝膏下垂,望齐冰雪,微津细液,滴沥不断。” 唐 孟郊 《秋怀》诗:“老泣无涕洟,秋露为滴沥。”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黟县山水记》:“泉自石出,四时滴沥。”

(2).圆润明丽貌。 晋 王嘉 《拾遗记·昆仑山》:“甘露濛濛似雾,著草木则滴沥如珠。” 元 乔吉 《沉醉东风·倩人扶观璚华》曲:“珠滴沥寒凝碧粉,玉瓏璁暖簇香云。” 元 柯丹邱 《荆钗记·遐契》:“秋波滴沥,云鬟轻盈。”

(3).象声词。水下滴声。 唐 周彻 《尚书郎上直闻春漏》诗:“滴沥疑将絶,清泠发更新。”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耿先生》:“上自起,附耳听之,果闻滴沥声。” 明 陆采 《怀香记·佳会赠香》:“听楼头鼓角严,漏声滴沥莲筹换。” 叶紫 《丰收》五:“屋顶上已有了滴沥的声音,人们只感到一阵凉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滴沥"是现代汉语中一个拟声兼状物的复合词,主要包含以下释义:

一、发音与词性 该词读作dī lì,属双音节拟声词,既可独立使用,也可作状语修饰动词,常见于描写液体滴落场景。

二、基本释义

  1. 拟声释义:模拟液体断续滴落的声音,《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指出其"形容水滴连续下坠的声响",如"檐角雨滴沥"(引自《汉语大词典》)。
  2. 状物释义:延伸指液体呈串珠状连续下坠的动态,《辞海》解释为"液体成串下滴的形态",如"松脂滴沥"的描写手法。

三、文学引用 该词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通感修辞效果,如老舍《四世同堂》中"瓦檐雨水滴沥"的描写,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双重刻画强化场景氛围。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写自然现象(雨滴、泉水)和人体生理现象(汗水、泪水),常见于诗歌、散文等文体,如"血痕犹滴沥"(《全唐诗》)的具象化表达。

五、近义词辨析 与"嘀嗒"相比,"滴沥"更强调液体连续成串的流动感;相较于"淅沥",其声响特征更为清脆短促。

参考文献:

  1. 汉典(www.zdic.net)"滴沥"词条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

网络扩展解释

“滴沥”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象声词
    主要形容水滴或雨水连续下落的声响,例如:“屋檐雨水滴沥”“泉水滴沥作响”。该用法在多个权威词典中被列为最核心含义。

  2. 其他引申义

    • 流滴:指液体缓慢流动的状态(如汉代文献中“穴溜滴沥而下通”)。
    • 圆润明丽:少数古籍中用于形容事物色泽或形态的明丽感(如“青罗落漠而上覆”)。

二、引证与例句


三、使用场景

常见于自然描写(如雨景、泉水)或抒情语境,例如:“夜雨滴沥,更添愁绪”“岩洞钟乳滴沥不断”。


四、补充说明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以拟声用法为主,其他含义多出现在古籍或特定文学作品中。如需更多例句或拓展,可参考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悖乱悖牾边埸参款戳活儿窜乱错法单绞盗案灯期等效调得洞晓封爵规謨国故骸骼贺年换字文章呼搧虎跃龙骧嘉采郊祡齑馎饦精神焕发鸡黍约机样句号俱那异劳师糜饷牢子凉货离宫别舘灵寿藜杖録贴民德明矑蓦生蹑节暖锅瞥目贫贱之交绮楼啓蒙钦差擩染三家村杉木沈吉铁路水龙头水菽顺通天文院五粒风相簭先考邪术泄泄鞋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