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風樹的意思、風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風樹的解释

《韩诗外传》卷九:“ 皋鱼 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后因以“风树”为父母死亡,不得奉养之典。《晋书·孝友传序》:“聚薪流慟,衔索兴嗟,晒风树以隤心,頫寒泉而沬泣,追远之情也。”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今亲亡矣,纵使异日授一美衣,对一盛饌,尚当泣感风树,忧思无穷。”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寺丞黄正宾授承德郎母王氏赠安人制》:“母仪邈矣,永怀风树之凄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風樹(fēng shù)是汉语中的古典词汇,字面意为“风中的树木”,实际蕴含深厚的文化隐喻,多用于表达父母亡故后无法奉养的哀痛。其核心释义与典故来源如下:


一、单字本义


二、典故来源与引申义

核心典故出自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九:

皋鱼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意为树木想静止却被风吹动,子女想赡养父母而父母已逝。由此衍生出成语“风树之悲”(亦作“风木之悲”),专指孝子未能尽孝的终身遗憾。

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风树”条目释为“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奉养”。(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12卷)

  2. 《辞源》:

    引《韩诗外传》典故,强调其“喻亲亡不得奉养”的文化内涵。(来源:商务印书馆《辞源》修订版)


三、文学中的意象运用

“风树”在古典诗文中常寄托人生无常与孝道之思:


四、现代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中,“风树”一词虽罕用,但“风树之悲”仍见于书面语,表达对逝去亲人的追思与未尽孝的愧疚,常见于悼文或历史论述。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辞源》(商务印书馆)
  3. 《韩诗外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4. 白居易《白氏长庆集》(文学古籍刊行社)
  5. 陆游《剑南诗稿》(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出版社纸质文献;部分释义可于权威在线辞书如汉典网(zdic.net)、国学大师网(guoxuedashi.com)验证。)

网络扩展解释

“風樹”是一个源自汉语典故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与成语“树欲静而风不止”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本义与出处
    “風樹”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的简写,出自汉代《韩诗外传》卷九。原文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通过自然现象比喻人生无奈——树木想静止却被风吹动,如同子女想尽孝时父母却已离世。

  2. 情感内涵
    这一典故常被用来表达两种情感:

    • 对父母逝去的遗憾:强调及时尽孝的重要性,警示人们莫等到失去才后悔。
    • 客观现实的不可控:引申为个人愿望与外界环境冲突的普遍困境,如理想受阻、时局动荡等。
  3. 文学与日常使用
    在文学作品中,“風樹”可单独作为意象,象征无常、哀伤或坚韧(如风中屹立的树)。日常语境中,多用于感叹亲情或人生际遇,例如:“風樹之悲,古今同叹”。

  4. 文化关联
    该词与儒家孝道思想紧密相关,传统节日如清明节常被引用,表达对先人的追思。

若需进一步探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可提供更多背景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黯然百世之利棒杖部列步履维艰操笔齿发大气磅礴雕斫东三省独豹風珮赋纳稿殡光饰棺函海猴儿盍旦褐煤欢天喜地哗争坚如盘石脚上惊怖惊弦雁炯烛疾言厉色军令状赉恤力大无比丽姬虑虒尺虑问麻达麦垄秘阁靡贵贫胎坯冶清腴热泪三十六物善顺硰石深仄十哲尸祝鼠蹊死义素祇泰水瘫风退一步紊纷蚊虻负山无间乡坝先露小命袭常缀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