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惊弓之鸟。 唐 白居易 《送客南迁》诗:“客似惊弦雁,舟如委浪萍。”
“惊弦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惊弦雁”指被弓弦声惊吓的大雁,比喻受过惊吓后心有余悸的人或事物,与成语“惊弓之鸟”同义。例如唐代白居易《送客南迁》中“客似惊弦雁,舟如委浪萍”一句,用“惊弦雁”形容漂泊无依、惶恐不安的旅人。
多用于文学比喻,强调因曾受创伤而对类似事物过度敏感的心理状态。例如:“他如惊弦雁般躲避人群,显露出战争留下的阴影。”
如需进一步了解词语的古代用例或引申含义,可参考汉典或查字典等来源。
《惊弦雁》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弦断了的琴,雁的声音。形容琴弦断裂时发出的声响,比喻因忧虑、痛苦等而发出的哀声。
《惊弦雁》的拆分部首为心、糸、隹。其中,“心”表示与感情、情绪相关的意思;“糸”表示与线、弦有关的意思;“隹”表示与鸟类有关的意思。
根据以上的拆分,可以得到《惊弦雁》的总笔画数为19画。
《惊弦雁》最早出现在南朝梁·韩崇的《琴书》中。原文为“弦断有谁听,人家云上空。”后来被广泛引用,并形成了成语《惊弦雁》。
《惊弦雁》的繁体字为「驚弦雁」。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而《惊弦雁》也有相应的古汉字写法。具体的古汉字写法为「驚絃雁」。
他的琴声悲壮动人,像是一只断了弦的雁,发出《惊弦雁》般的哀鸣。
惊觉、弦月、雁过、哀雁、琴弦等等。
悲鸣、哀声、凄厉、惨叫。
欢声笑语、欢快、喜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