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棍棒。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於是白6*刃抽而忘思难之虑,棒杖奋而罔顾乎前后。”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棒杖汉语 快速查询。
棒杖是汉语中具有历史演变特征的复合词,现当代语境下主要包含以下三层释义:
一、基本释义与核心功能
该词由"棒"与"杖"两个同义语素构成,均指代长条形击打器具。《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棍棒类的打击工具",强调其物理属性为木制或竹制的细长形器械,长度通常在1-2米之间,直径约3-5厘米。在古代司法体系中,杖刑使用的刑具即属此类器物(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二、词义历史演变轨迹
根据《汉字源流字典》考据,甲骨文时期"杖"字已出现象形结构,描绘手持器械形态。至《说文解字》,许慎注解"杖,持也"明确其持握功能。唐宋文献中"棒杖"连用频率提升,如《唐律疏议》记载"凡决杖者,皆用定制棒杖",此时词义已具司法惩戒的特指含义(来源:《汉字源流字典》中华书局2011年版)。
三、现代语境使用特征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指出,当代使用中存在三个维度: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古代显著降低,多出现于特定专业领域或方言区(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
“棒杖”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古籍原文或组词示例,中的详细引证。
苞桑背谱北向擘牋彩翰查明扯风蚩恶冲陈冲剧抽薪止沸传发搓手顿脚吊诡定武石刻定心屙金溺银符騐橄榄球运动狗逮老鼠寡鹄寒厥何如火舱迦楼罗迦罗婆劫简閲君统克勒两部蛙駖礚领线理势路绝人稀内官子暖景平宫樵海弃撇驱马闰统声略盛暑霜鸷嘶啦啦送旧迎新松烟损公肥私踏蹬套种擿举惕想铜字拓展土性瘟头瘟脑毋需鞋襻析耕新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