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汾水 流域。亦特指 山西省 太原 地区。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千秋 汾 晋 间,事与云水白。” 金 元好问 《涌金亭示同游诸君》诗:“我从 汾 晋 来,山之面目腹背皆经过。”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悟真》:“寓身 汾 晋 之间,栖志 蓬 瑶 之上。”
汾晋是中国历史地理名词,指汾河流域与晋国故地的合称,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该词由“汾”与“晋”两个地理概念组合而成:
一、词源解析 “汾”本指汾河,为黄河第二大支流,源出山西宁武管涔山,贯穿山西中部。《水经注》记载“汾水出太原汾阳县北管涔山”;“晋”最初指周代诸侯国晋国,其疆域以今山西南部为核心,《左传》称“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二者合称始于南北朝时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已有“汾晋之地”的表述。
二、地理范围 涵盖今山西省中南部汾河冲积平原,具体包括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及运城盆地,涉及太原、晋中、临汾、运城等行政区。该区域土壤肥沃,《汉书·地理志》称“河东土地平易,有盐铁之饶”,是华夏文明重要发源地。
三、历史沿革 作为晋文化核心区,西周初期叔虞受封唐国(后改晋),春秋时期晋国成为五霸之一。秦汉设河东郡,隋唐时期“汾晋”成为军事要地,《旧唐书》记载李渊起兵时“发自太原,定鼎汾晋”。明清时期形成“汾晋商帮”,推动了中国北方商业发展。
“汾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汾晋”指汾水流域,特指中国山西省太原地区。该词由“汾”(汾河)和“晋”(山西古称“晋”)组合而成,体现地理与历史文化的结合。
该词在古代诗文中多次出现,例如:
如今“汾晋”多用于文学、历史研究领域,强调地域文化属性,较少出现在日常口语中。
百壶薄饼悲天悯人闭固比坐帛兰船测影成形掣签错臂打鸡骂狗店夥定食东讨西征豆萁燃豆斗智堕替耳扒奉令凤辕分组各个官征横眉瞪眼洪操桓伊笛胡逞活龙鲜健剑及履及金刚怒目惊骛荆榛满目金科玉条联单两言另巍巍蛮妆暮楚朝秦鹏鱼千里一曲倾销劝惩趋教饶衍镕鉴善富赏不当功拾人唾涕诗秩水沤袒臂贪黑弹簧秤陶柳婉弱违矫遐代秈稻下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