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蛮妆的意思、蛮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蛮妆的解释

南方的妆饰。 清 周亮工 《竹枝词为胡彦远纳姬赋》之四:“蛮粧新样 木兰陂 ,学得 金陵 百事宜。”原注:“姬初至 榕城 ,学为 秣陵 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蛮妆"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历史文化背景理解,主要可从以下角度阐释:


一、字义解析

  1. "蛮"

    古代泛指南方少数民族,含地域与文化差异意味。《说文解字》释为"南蛮蛇种",后引申为粗野、未开化之意(参考《汉语大字典》)。

  2. "妆"

    指妆容、装饰,《广韵》注"饰也",特指女性面部修饰或整体装扮。


二、词义核心

"蛮妆"指具有南方少数民族特色的服饰或妆容,包含两层内涵:

  1. 地域文化特征

    反映古代中原视角下南方民族的独特审美,如繁复银饰、蜡染服饰、椎髻纹身等。《全唐诗》中白居易《蛮子朝》提及"蛮妆椎髻",描述西南民族的发式特点。

  2. 异域风情隐喻

    因文化差异,中原文献常赋予"蛮"以野性、艳丽的联想。如宋代《太平广记》载南方女子"以茜草染齿,朱彩饰面",此类装扮被统称为"蛮妆"。


三、文化语境中的演变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
  2. 《全唐诗》卷427,白居易《蛮子朝》.
  3. 《太平广记·卷483·南蛮》,中华书局,1961年.
  4.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蛮》,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校注本.

(注:古籍原文可通过"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官网(ctext.org)或"汉典"(zdic.net)查阅部分电子版。)

网络扩展解释

“蛮妆”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基本释义

词源与用法

  1. 历史背景:源自清代周亮工的诗句《竹枝词为胡彦远纳姬赋》:“蛮粧新样木兰陂,学得金陵百事宜。”此处描述南方女子学习金陵(今南京)的妆容()。
  2. 构词解析:
    • 蛮: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后引申为“粗野”或“不通礼仪”。
    • 妆:指妆容、装饰,如“梳妆”“嫁妆”。
      组合后既可指地域特色妆饰,也可因“蛮”的贬义引申为“不合规范”的妆容()。

使用场景

例句参考

“蛮妆”一词需结合语境判断其情感色彩,主流解释仍以地域性妆饰为主,贬义用法可能为现代延伸或特定语境下的引申。如需更多例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诗词集。

别人正在浏览...

蚫螺奔逐鄙诞閟绝不毛之地财大气粗噌吰常安敕印村舂大江南北顿捽輀轮伏属概念的概括刮言喝采赫连刀红虫黄孽节麾积福金槛锯木厂鍊金莅丧历象礼引卵裂迷悖南州榻剽勇貔狸平头车溥天同庆入室勺口沙丘深春蛇蜕枢户水帝子水疱説口疏网四脯着地宿谋所向克捷他俩阗道天津新港土拉八几兔缺晚夕违亲无不达吴蔡舞知现成夏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