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俸秩的意思、俸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俸秩的解释

俸禄。《晋书·山涛传》:“初, 涛 布衣家贫……及居荣贵,贞慎俭约,虽爵同千乘,而无嬪媵。禄赐俸秩,散之亲故。”《北史·崔冏传》:“ 冏 性廉谨,恭俭自修,所得俸秩,必分亲故。” 唐 元稹 《告赠皇考皇妣文》:“迁换因循,遂阶荣位;大有车马,丰有俸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俸禄作为中国古代官员经济待遇的核心制度,其概念解析可从三个维度展开:

一、词源构成 "俸"字从"人"从"奉",《说文解字》释为"奉承也",本义指侍奉君主所获酬劳。王力《古代汉语》考证该字在秦汉时期已特指官俸。"秩"字甲骨文作禾穗排列状,《周礼·天官》郑玄注"秩,禄禀也",引申为官吏品级对应的俸禄标准。

二、制度内涵 《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县令秩千石至六百石",揭示俸秩制度包含品秩与俸额双重规范。唐代实行"职田+禄米+月俸"复合制,《通典·职官》记正一品年俸七百石,从九品五十石,形成十八级等差体系。明代《大明会典》确立"本色"(实物)与"折色"(货币)并行的支付方式,标志俸禄制度的货币化转型。

三、文化意涵 《孟子·万章下》"周室班爵禄"制度体现儒家"以禄代耕"的政治伦理。宋代《册府元龟》记载"俸秩所以养廉",反映俸禄制度与廉政建设的关联性。清代赵翼《陔余丛考》指出"汉制以石计秩,唐以品级,本朝以银米兼给",呈现制度发展的历时性特征。

(本文核心内容引自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白寿彝《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俸禄制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等权威著作)

网络扩展解释

“俸秩”是古代汉语中与官员待遇相关的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析:

一、基本含义 “俸秩”指官员的俸禄(薪水)和官职级别,合称官员的待遇与地位。其中:

二、结构与历史演变 该词由“俸”“秩”并列组成,源自古代官制:

三、用法特点

  1. 文言语境:主要用于历史文献,如《北史》描述崔冏“所得俸秩,必分亲故”。
  2. 泛指与特指:
    • 狭义指俸禄(如、5的直译);
    • 广义涵盖官职地位(如的扩展解释)。

四、相关对比 与近义词“俸禄”相比,“俸秩”更强调官职与待遇的结合,而“秩俸”则属倒序形式,意义相同。

例句补充:

如需进一步探究具体朝代俸秩制度,可查阅《晋书》《北史》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捱风缉缝宝灯抱负不凡爆烁菶萋便索伯世崇特酬决出地当代英雄彫骚冬眠都宪梵王宅封疆大员负俗刚辩功料公恕公暇鼓唇咋舌和恒衡荜河原鹘饼护遶胡食嘉菜椒目节然经折装惊惋款啓浪当疗饥理音罗马字贸辰耄朽猛峻貊鞨慕势南山律宗鸟穷则啄漰濞剽获签记清罇鏚钺燃眉任断入幕之宾什九树种松乏算尽锱铢嗉袋听荧翁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