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横木编荜以为门户。喻简陋的房屋。常借指平民和隐士的居室。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时二公之力,不能违众,遂令斯生沉抑衡蓽,齿渐桑榆,而韦布不改。”《宋书·隐逸传·戴颙》:“志託丘园,自求衡蓽,恬静之操,久而不渝。”
(2).用作自谦之辞。犹言寒舍。 宋 王禹偁 《赠别鲍秀才序》:“﹝ 鲍生 ﹞缝掖而来,光我衡蓽,风骨俊茂,言论闲雅,非风尘之人。”
衡荜(héng bì)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较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及文献记载,其含义可归纳如下:
指简陋的柴门或蓬门
“衡”通“横”,意为横木;“荜”指荆条、竹木等编成的篱笆或门扉。合指用横木和荆条制成的简陋门户,象征贫寒居所。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7卷,第1103页。
引申为隐士或贫寒者的居处
常见于古代诗文,代指隐逸清贫的生活环境。如唐代诗人王维《田家》中“衡荜茅茨下”即描写农舍的简朴。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586页。
“衡荜”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安贫乐道、归隐田园的精神追求。如《后汉书·韦彪传》以“衡荜之士”形容甘守清贫的贤者,体现其道德象征意义。
来源:《中国典故大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21页。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罕见,多用于学术研究、古籍整理或文学创作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日常交流建议改用“柴门”“寒舍”等通俗词汇。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第529页。
“衡荜”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房屋结构的简朴特征。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义拆分:
整体含义: “衡荜”合指以横木和荆竹编织的门户,形容房屋极其朴素、不加修饰。例如《楚辞》等文献中,常以此类词汇表现隐士或贫寒者的居所环境。
文化引申: 该词不仅描述建筑形态,还带有安贫乐道、返璞归真的象征意义,多见于古典诗文,体现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应用示例:
如“衡荜蓬户”连用,强化清贫意象;或单独使用“衡荜”代指隐居之所的粗陋门庭。
傲诞阿香车表层敝赋冰案驳答吃得上笞鬭出行地塌天荒斗妍耳不旁听二天儿童发科打趣飞熊俘劫辅郡龟箓还绕红鰕监决娇俏进发旌大惊迮激哇炕阳立德列衔哩也波哩也啰楼罗驴马畜曼延没撩没乱蒙然蒙在鼓里蜜课末学肤受耐战疟疾佞笑譬犹七绝清节家清乡穷探岂惟雀儿渠勒赏同罚异山窝沈唱绳厥祖武树衣宋五嫂条冰透骨草相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