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鸟穷则啄”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niǎo qióng zé zhuó,其核心含义是比喻人在走投无路时可能采取极端或冒险的行为,类似“狗急跳墙”的贬义表达。
本义与出处
成语出自《荀子·哀公》:“鸟穷则啄,兽穷则攫。” 原指鸟类在绝境中会拼命啄击,野兽在穷途末路时会疯狂抓扑,体现生物在生存危机下的本能反应。
比喻义与用法
用于形容人被逼至绝境时,可能不顾后果地反抗或采取极端手段,带有贬义色彩。例如:“公司资金链断裂,老板铤而走险,真是鸟穷则啄。” 该成语多作谓语或定语,常见于书面语境。
延伸理解
部分解释(如)提到“为生存发展采取一切手段”,这更偏向现代引申义,强调困境中的挣扎,但需注意传统用法更侧重贬义的“冒险行为”而非积极应对。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使用,避免误解为中性或褒义表达。
《鸟穷则啄》是一个成语,意指在困境中的生存之道。
《鸟穷则啄》的拆分部首为鸟(部首:鸟) + 穷(部首:穴) + 则(部首:刀) + 啄(部首:口)。
拆分后的笔画数分别为5画、7画、8画、10画。
《鸟穷则啄》一词最早出自于《战国策·楚策一》。它的出处是在描述楚国君王干将面临敌军围攻时,他选择决然突围,决心要成功活下去,所以用这个成语来比喻在困难的环境中,只有努力作出行动才能活下去。
《鳥窮則啄》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风格不同于现在。根据古籍记载,汉字《鸟》在西周时期的金文中写作“鳥”,而《穷》在秦汉以及南北朝时期的钟鼎文字中写作“絅”或“笻”,《则》在取其初意之时写作“耴”,《啄》在商代甲骨文中写作“斲”。
1. 面对困境,我们不能束手待毙,而是要像鸟穷则啄一样,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2. 骆宾王有一首诗写道:“鸟穷则啄,人穷则思。思则有获,获则有福。”
1. 穷途末路(形容境地十分困顿); 2. 啄木鸟(一种以啄木为生的鸟类); 3. 穷山恶水(形容地理条件恶劣的地方); 4. 鸟语花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鸟穷则报、穷寇勿追
富贵险中求、闲云野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