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洞天福地的意思、洞天福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洞天福地的解释

道教对神仙及道士所居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合称。后泛指名山胜境。 宋 陈亮 《重建紫霄观记》:“道家有所谓洞天福地者,其説不知所从起,往往所在而有。”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仙乐微闻,名花争艷,恍一洞天福地。” 包蕾 《猪八戒学本领》:“行近看时,更有那小桥临涧水,奇石傍山门,青苔如毯,花香袭人,真个是洞天福地所在。”参阅《云笈七籤》卷二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洞天福地"是道教文化中的重要概念,特指人间与仙界相连通的特殊空间。该词由"洞天"与"福地"两个部分构成:"洞天"指贯通天地的洞穴秘境,"福地"则指蕴含祥瑞之气的土地。在道教典籍《云笈七签》中,将天下分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构成道教特有的神圣地理体系。

从语言学角度解析:"洞"取"贯通"之意,象征连接凡尘与仙界的通道;"天"指代超越世俗的至高境界;"福"蕴含吉祥、庇佑的宗教寓意;"地"强调具体的地理载体。四字组合既包含空间维度的贯通性,又体现精神维度的超越性。

该词汇在历史演变中产生语义扩展:唐代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系统记载了洞天福地的具体方位,宋代以后逐渐引申为风景绝佳的胜地代称。现代汉语中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①宗教场所的代称(如武当山紫霄宫)②旅游胜地的美誉(如黄山、九寨沟)③文学创作的意境营造。

权威文献佐证方面,《道教大辞典》明确其"道教修仙场所"的核心定义,《汉语大词典》收录其"人间仙境"的引申义项。相关研究可参考道教学者李远国《中国道教洞天福地研究》(商务印书馆,2018)中的系统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

“洞天福地”是道教中的核心概念,原指神仙居住的仙境,后泛指风景绝佳的名山胜境。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1. 词源与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杜光庭的《洞天福地记》,记载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体系。道教经典《道迹经》与《真诰》也提及“洞天福地”的划分,其观念可追溯至东晋以前。

  2. 道教意义

    • 洞天:指山中有洞室通达天界,如《道迹经》称“句曲山”为福地,认为居此可成仙。
    • 福地:强调地灵祥瑞,入此修炼可受福度世。两者均位于幽僻深山,需有仙骨或诚心者方能得见。
  3. 现代比喻与用法
    后演变为成语,形容风景优美之地,如宋代陈亮《重建紫霄观记》提到“所在而有”。语法上为联合式结构,作宾语或定语,含褒义。

  4. 文化影响
    道教通过这一概念将自然景观神圣化,如南岳衡山的朱陵洞、青玉坛等均被列为洞天福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共修的哲学思想。

示例:
“如此洞天福地,倘得几间幽室暂住,也不枉人生一世。”——鲁迅《华盖集续编》(注:此例见于,但部分网页未提及,需结合其他来源综合判断)

如需了解具体洞天福地名单,可参考《洞天福地记》或道教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谤誉冰天雪窖冰鱼鬓华猜三喝五蚕官柴烟馋嗜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从师蹿躂摧陷廓清大讳典爨趸数帆布風牖瓜戍裹粮坐甲过宿债函寄黑档击其不意九色佬佬连镳并驾粮食利建六经緑头签茂着枚马没丝也有寸磨脐男女老幼农作物驽马鈆刀判读披香抢种倩俏前人失脚,后人把滑千霜清材杞宋无徵饶勇升泰饰琢水气说黑道白恬惔体样外国王囚妄取晚进五斗粟物序鲜凉县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