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设立官府,设置治理政事的机构。《周礼·天官·序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贾公彦 疏:“此谓设天地四时之官,即六卿也。既有其官,须有司职。职谓主也。” 北齐 邢邵 《讯囚请占议》:“设官分职,各有司存。”《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自从 周公 作《周礼》,设官分职,到今日也不曾听得钦差拜过典史!”
(2).设置官职爵位。《晋书·应詹传》:“ 詹 上疏陈便宜,曰:‘先王设官,使君有常尊,臣有定卑,上无苟且之志,下无覬覦之心。’” 宋 苏辙 《转封状》:“中外之议以此疑惑,以为朝廷为人设官,非为官择人。”
“设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详细解释:
设立官府或治理机构
指建立国家或地方行政机构,形成完整的治理体系。例如《周礼·天官·序官》提到:“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强调通过设立官府和明确职责来管理国家。
设置官职与爵位
指根据治理需求制定官职体系,任命官员。如《晋书·应詹传》记载:“先王设官,使君有常尊,臣有定卑。”,说明官职的设置需体现等级与分工。
“设官”既包含建立行政机构的宏观层面,也涉及具体官职设置的微观层面,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概念。
设官是一个汉字词语,由“设”和“官”两个字组成。
“设”字的部首是“讠”,总共有10画;“官”字的部首是“宀”,总共有8画。
“设官”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元年》一书中。
在繁体字中,“设”字和“官”字的形状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有多种变体形式。然而,“设官”一词的古汉字写法与现代写法基本相同,仅略有细微差别。
1. 在国家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设官来管理各项事务。
2. 朝廷决定设官监督土地的使用情况。
3. 老师被任命为学校的设官,负责处理学生的纪律问题。
设立、官职、官方、任官、官邸、官员。
设置、任命、派遣。
罢官、撤官、废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