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粒雪的意思、粒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粒雪的解释

(1) [firn;névé]∶部分被压紧的粒状雪,构成冰川源头的表面部分;泛指粒状雪原

(2) [corn snow]∶由于反复融化和冻结而形成的颗粒状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粒雪是冰川学与气象学中的专业术语,指积雪经过压实、再结晶作用形成的颗粒状固态降水形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该词特指"积雪在重力作用下逐渐密实形成的半透明冰晶颗粒"《现代汉语词典》。

从形成过程来看,粒雪的产生需要经历两个关键阶段:首先新雪在昼夜温差影响下发生表面融解,随后在低温环境中重新冻结形成直径0.5-5毫米的冰晶颗粒《大气科学名词》。这种特殊的物理变化常见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冰川区或极地冰盖边缘地带。

在地貌学领域,粒雪盆(firn basin)作为冰川发育的重要区域,其物质基础正是由多年堆积的粒雪层构成。相关研究表明,粒雪层的厚度可达30-50米,密度介于400-830 kg/m³之间,属于冰川成冰作用的初级阶段《地理学名词》第二版。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观测数据显示,青藏高原典型粒雪层的年积累速率约为200-500毫米水当量,这种特殊结构对区域水文循环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中国冰川概论》(科学出版社,2012)。

网络扩展解释

“粒雪”是一个具有多重解释的词语,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一、地理学/冰川学术语

  1. 基本定义
    指粒状雪,分为两类:

    • 冰川源头的粒状雪原:由部分被压紧的粒状雪构成,是冰川形成的初始阶段。
    • 颗粒状雪:因反复融化、冻结而形成的团粒状雪,这一过程称为“粒雪化作用”。
  2. 形成与作用
    原始雪花在热力或压力作用下,经过融解再冻结形成粒雪,最终逐渐压实转化为冰川冰,是冰川发育的重要环节。

二、文学/成语中的比喻

在部分词典中,“粒雪”被解释为成语,形容雪花细小如米粒,也可比喻事物的微小。但这一用法在其他权威资料中较少提及,可能属于特定语境下的引申义。

三、英文对应词

英文翻译为firn 或névé。

补充说明

不同来源对“粒雪”的侧重略有差异,建议结合具体领域(如地理学、文学)选择释义。如需深入了解冰川形成过程,可参考冰川学专业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板楯蛮被筩辩争标准海水常任车仆存劳雕匮递兴递废多方位反骨风爱风驼妇言亘舒宫合馆舍归畆耗矣哀哉化饭华说会萃降旛蒋光鼐节烈诘穷进耕金印记究测口哨刳舟剡楫蛎房领案灵燔鹿走苏台迈逸满腔怒火迷妄披毛带角辟置嵌缝箝默前庭悬鱼萋斐碛礰琼膏绕霤山夯子生动神皇沈嫚十八子儿食肉相顺德者昌,逆德者亡遡回唐溪畏咎为渊驱鱼﹐为丛驱雀逶遟蟹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