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存救的意思、存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存救的解释

赈恤;救济。《文选·潘岳<藉田赋>》:“展三时之弘务,致仓廪於盈溢,固 尧 汤 之用心,而存救之要术也。” 张铣 注:“谓 尧 汤 遭水旱百姓不飢者,为用心於农以存救人之术也。”《玉堂遗范·赈贷京畿百姓德音》:“自去岁以迄於今,存救之恩,屡降明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存救"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存"与"救"两个动词复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抚恤救助、保全生命,尤其指对处于危难、贫困中的人或群体给予救济与扶持。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古籍用例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1. 存:
    • 《说文解字》释为"恤问也",本义为抚恤、关怀,引申为保全、存活。如《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其中"恤贫"即含"存"意。
  2. 救:
    • 《说文解字》释为"止也",本义为制止、阻止(灾难),引申为援助、挽救。如《孟子·梁惠王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复合义:"存救"强调通过物质援助或政策扶持,使受困者得以生存并脱离困境,带有强烈的社会救济色彩。


二、古籍中的典型用例

  1. 赈济灾荒:

    • 《汉书·食货志上》载:"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后文提及朝廷"发仓廪以振贫民"的措施,即属"存救"之举。
    • 《后汉书·和帝纪》:"诏贷被灾诸郡民种粮。赐下贫、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粟,人三斛。" 此诏令明确体现对"不能自存者"的存救政策。
  2. 扶助弱势群体: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其中"发政施仁"即包含系统性存救措施。
  3. 战时庇护难民: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曹操"置义仓以恤饥馑,收孤弱以存困穷",直接使用"存"字表述救济行为。

三、权威辞书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存救:保全挽救;救济。

    引《后汉书·质帝纪》:"方今淮夷未殄,军师屡出……其调比郡见谷,出禀穷弱,收葬枯骸,务加存救。"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存救:救济,抚恤。

    引《晋书·食货志》:"天灾流行,开仓库以存救。"


四、现代引申与价值

"存救"一词虽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其承载的人道关怀与社会责任理念延续至今。当代"社会保障体系""精准扶贫""灾害救援"等政策,均可视为"存救"精神的制度化传承,体现对生命尊严的维护与社会稳定的追求。


参考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本)
  3.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4.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5. 孟子《孟子》(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存救”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赈恤、救济,指在危难或困境中保存并救助他人。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历史与文献用例

  1. 古代典籍:
    《文选·潘岳〈藉田赋〉》中提到:“固尧汤之用心,而存救之要术也。”
    张铣注解为:尧、汤时期遭遇水旱灾害,百姓未受饥荒,是因统治者重视农业,以此作为“存救”百姓的关键方法。
  2. 政策相关:
    唐代《玉堂遗范·赈贷京畿百姓德音》记载:“存救之恩,屡降明诏”,说明古代通过颁布政令实施赈济。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词汇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文选》或唐代诏令类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暗室亏心八尺龙霸据便给并程柴毁怅惜媸妍传经传尸春焙黨徒担杖兜取断管残渖钝贼繁华繁细风发凤琶改扮鲠毅鸽炭古代希腊龟鹤孤离还辙厚大画鼓怳歘汇涌溷殽僭诈绝技困餧了辩落水管逻逤律仪旅游资源慢愚毛脚女婿瞀迷猛健懵懵披露请见青门种瓜覰当散场三穷石庆数马爽风私徒苏世同岁透支图回椀茗完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