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ollege student]∶在大专院校注册入学的人
(2) [undergraduate]∶一个受过高等教育但尚未获得任何学位的人
(1).在高等学校读书的学生。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 徐辉 ,没想到你的大学生生活过的倒满牢靠哩。”
(2).年岁较大的学生。《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先生﹞砌了一本倣,叫大学生起个影格,丢把与你,凭他倒下画,竖下画。”
(3).方言。年岁较大的男孩子。
太学生。 宋 苏轼 《乞诗赋经义各以分数取人将来只许诗赋兼经状》:“然臣在都下,见大学生习诗赋者十人而七。”《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闻得大学生 郑隆 文武兼全,遣人招致於门下。”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大学生汉语 快速查询。
大学生指在高等学校(含大学、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等)接受本科或专科层次教育的在校学生群体。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层面:
学历与教育阶段
指已完成中等教育(高中或同等学力),通过国家统一招生考试或其他入学方式,进入高等教育机构接受专业学习的学生。其身份区别于中学生、研究生等群体,属于高等教育的基础阶段。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法定身份与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大学生是在依法设立的高等学校中注册并具有学籍的受教育者,享有接受系统专业教育、使用学校资源、参与学术活动等法定权利,同时需遵守校规校纪并完成学业要求。
(来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章)
社会角色与文化内涵
在文化语境中,“大学生”常被赋予“具备较高文化素养的青年群体”“社会未来建设者”等社会期待。其内涵不仅包含学业身份,也延伸至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目标。
(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教育学卷“高等教育”条目)
群体特征
现代汉语中,“大学生”作为集合名词,常指代年龄集中在18-22岁、处于职业准备阶段的青年群体,其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对社会文化具有显著影响。
(来源:教育部《中国教育统计年鉴》高等教育在校生数据分析)
“大学生”是兼具教育制度定义、法律身份属性及社会文化意涵的复合概念,核心特征为高等学历教育在读学生身份。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电子版:http://www.cp.com.cn/digital/ci7b/search.html?word=大学生
: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全文: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zcfg/zcfg_jyfl/202307/t20230724_1069094.html
: 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http://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152378
: 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23/
“大学生”是一个现代汉语常用词汇,其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详细解析:
指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群体,通常包括在大学、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等高等教育机构注册的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学生。在中国语境下,一般包含本科生、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学历层次的学习者。
在非正式语境中,该词有时被幽默化使用,例如“清澈而愚蠢的大学生”形容初入社会者的单纯,或“早八大学生”特指被早课困扰的群体。
若需了解具体国家/地区的大学生培养体系,建议参考当地教育部门发布的官方文件。
暗诵阿唯败悔苞杞保役波潮补諡觇察骋肆成踊尺缣冲辰丑亵楚操风涟佛生日伏维尚飨感或鬼佬鬼趣锅房含春王鹤吊黑甜毁损江色激峻进退应矩空沉宽弘夸示连蜷遴选留传率躁懵昧内韄品而第之钦念秋韵曲徇遶指柔宂散软郎当石母十重枢使司察唆诈探综逃比痛愍透背吐哺捉发佗佗玩讽晩堂微波粼粼无所事事响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