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东九省的意思、东九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东九省的解释

见“ 东三省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东九省

一、词义解析

“东九省”是近代中国对东北地区九个行政省份的统称,特指1928年东北易帜后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国民政府将原东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与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及新设的兴安省等合并形成的行政区划概念。其核心含义为:

  1. 地理范围:涵盖山海关以北的东北全境及内蒙古东部;
  2. 行政建制: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兴安东省、兴安西省(具体省份名称因史料记载略有差异);
  3. 历史背景:标志中央政府对东北边疆的强化管辖,后因日本侵占而实际废止。

二、历史依据与权威参考

  1. 行政区划演变

    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后,国民政府为整合边疆治理,将原奉天省改为辽宁省,保留吉林、黑龙江,并划入热河、察哈尔、绥远及新设的兴安省(后分置为兴安东、西省),形成“东九省”建制。这一调整见于《中华民国行政区划通史》。

  2. 具体省份构成

    据《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记载,“东九省”包含:

    • 辽宁省(原奉天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热河省(承德为中心)
    • 察哈尔省(张家口为中心)
    • 绥远省(归绥今呼和浩特)
    • 宁夏省(银川为中心)
    • 兴安东省(扎兰屯为中心)
    • 兴安西省(开鲁为中心)
  3. 废止与影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九省大部被日本占领,伪满洲国将其重组为十余省,原建制名存实亡。1945年国民政府名义恢复,1947年重新划分为东北九省(辽宁、安东、辽北、吉林、松江、合江、黑龙江、嫩江、兴安),与此前“东九省”范围不同(《东北历史地理》第二卷)。

三、学术定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词典》明确:“东九省”是1928-1931年间对东北及毗邻蒙地的行政区划统称,反映民国初期边疆治理的尝试,后因外侵中断实践。其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局限性。


参考来源

  1. 周振鹤《中华民国行政区划通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2. 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 谭其骧《东北历史地理》(中国地图出版社)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词典》(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东九省”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对原东北地区进行行政调整时提出的概念,指将原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细分为九个省份的行政区划。以下是详细解释:

1.历史背景与划分原因

2.行政区划特点

3.与“东三省”的区别

4.其他补充

“东九省”是1945-1949年间国民政府规划的东北行政区划,因内战未完全落实,现仅作为历史概念存在,与当前“东三省”无直接关联。

别人正在浏览...

百忙被律比居长謡称伐道极点视厅蹲小号恶语法式鼢鼠负耉贵昆铁路会遇火轮假公济私椒泥救难船九停攈载苦难深重朗客楞呵呵连驾怜我怜卿离跂六梢龙子楼舍轮台诏纶组节约捋虎须绿头巾马栏眊矂门里大门牙儗屈拗怒起阳草肉颤心惊缮校身亡折碗市丝税契属心素标逃丁逃移天枝透力土老帽委地危峨乌龟湘筠笑粲锌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