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委地的意思、委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委地的解释

(1).蜷伏于地。《庄子·养生主》:“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有大蛇从林草中出,径来棺下,委地俯仰,以头击棺。”

(2).散落或委弃于地。《东观汉记·锺离意传》:“ 显宗 时, 意 为尚书, 交趾 太守坐赃千金,徵还伏法,詔以其貲物班赐群臣, 意 得珠璣,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唐 白居易 《长恨歌》:“花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3).拖垂于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湛 ( 陶侃 母)头髮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值 嫩 梳头,长髮委地,双腕如藕。” 冰心 《童年杂忆·我的另一个名字》:“坐在镜前梳头,发长委地。”

(4).喻没落,消亡。《太平广记》卷四五五引《奇事记·昝规》:“ 唐 长安 昝规 因丧母,又遭火,焚其家产,遂贫乏委地。” 明 方孝孺 《读<战国策>》:“ 文 武 之道,至於 春秋 之世委地矣。 孔子 之作《春秋》,伤 周 道之衰也,夫岂知 春秋 之法復委地於 战国 之世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委地"是汉语中的书面用语,包含两个核心义项:

一、指物体自然垂落或堆积于地面

《汉语大词典》解释为"散落或委弃于地",多用于描绘丝织物、毛发等柔软物体的垂落状态。例如杜牧《阿房宫赋》"金块珠砾,弃掷迤逦,秦人视之,亦不甚惜"中,虽未直用"委地"一词,但"弃掷"动态与"委地"意境相通。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的描写,也暗含了钗环委地的画面感。

二、喻指生命消亡

《现代汉语词典》标注该词具有"人死后躯体委弃于地"的引申义,源自《后汉书·杨震传》"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的生死观。这种用法在古典文献中常与"委蜕"形成互文,如《庄子·知北游》"子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皆通过物体脱落隐喻生命终结。

以上释义参考自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352页、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4卷第267页。

网络扩展解释

“委地”是一个多义文言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种释义:

  1. 蜷伏于地
    指物体或生物蜷缩、伏倒在地的状态。例如《庄子·养生主》中“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形容牛体分解后像泥土一样散落在地。晋代《搜神记》也提到大蛇“委地俯仰,以头击棺”。

  2. 散落或委弃于地
    多用于描述物品零落丢弃的状态。如白居易《长恨歌》中“花钿委地无人收”,描写杨贵妃死后首饰散落无人收拾的凄凉场景;《东观汉记》记载钟离意将赏赐的珠宝“悉以委地”,表达清廉态度。

  3. 拖垂于地
    形容长发等物体垂落至地面。典型例子出自《世说新语》,陶侃母亲“头发委地”,剪下长发换取粮食。清代余怀《板桥杂记》亦用“发长委地”描绘女子仪态。

  4. 比喻没落、消亡
    引申指事物衰败。如《辞海》解释“文武之道,至于春秋之世委地矣”,暗喻周代礼乐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崩坏。

用法总结
该词既可描述具体状态(如物体散落、长发垂地),也可用于抽象比喻(如文化没落)。需注意其文言色彩,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献或文学创作。

别人正在浏览...

白破不得便不经之语承差牀帐辍战亶诚丹光奠分读本对象祓饰旮旮旯旯勾拨狗肉不上桌骨雕国尉古时汉书皇维患气话胚见面鞋脚减色金朱既位激涴倦容掘柘词乐亭调良医麟洲柳跖马豆摸鱼儿拗阻排折排尾盘岩凭亿窃比窃窃私议起灶僧统上古是非只为多开口数墨数内束身自爱髓脑亭戍体育蜿蜒卧龙武汉长江大桥五禁霞笺相要限役西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