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谋求安宁。 晋 潘岳 《秋兴赋》:“夙兴晏寝,匪遑厎寧。”厎,一本作“ 底 ”。
“厎宁”是一个古典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拼音与释义
读音为dǐ níng(),意为“谋求安宁”。“厎”通“底”,在此处引申为“达到、寻求”,“宁”即“安宁”,组合后强调通过努力实现安定状态。
出处与用法
该词出自晋代潘岳的《秋兴赋》:“夙兴晏寝,匪遑厎寧。”描述作者勤勉治学、无暇追求安宁的状态()。属于古文用法,现代汉语中极少出现。
字形与通假
“厎”在部分版本中写作“底”,两者为通假字;“宁”原为“寍”的简化字,本义为“安宁”()。需注意与“寧”(níng/nìng)的简化字“宁”区分。
相关词汇
近义表达如“本固邦宁”“国无宁日”等,均与安定、治理相关()。
建议结合《古代汉语词典》或《说文解字》进一步考证其演变。
厎宁是一个汉字词,可拆分为“厈”和“宁”两个部分。
“厈”是指疏远、不喜欢的意思,音读hàn,属于象形字,它的原始意义是用一只手抓取、压迫,表示厌恶之情。
“宁”是指安宁、平静的意思,音读níng,属于会意字,由宀(宝盖)和心(人心)组成,表示人在房屋中安心、平静,引申为安宁。
厎宁这个词的来源不是很明确,它在古代文献中并没有详细记载。它的使用较为罕见,通常是作为姓名中的一个字。在现代汉字中已经较少使用了,可能因为字义较为特殊,很少出现于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
厎宁在繁体中的写法是“厡寧”。
古时候的汉字常常会有不同的写法,而厎宁也并不例外。古代有时会将它写为“厊宁”或者“压宁”,与现代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个例句:
他对这个人十分厎宁,从不主动和他交往。
组词:厎望(深深地厌恶)、宁静(安静、平静)
近义词:厌恶、憎恶
反义词:喜欢、欣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