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夏虫疑冰的意思、夏虫疑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夏虫疑冰的解释

见“ 夏虫语冰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夏虫疑冰”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庄子·秋水》,其核心含义是比喻人因受限于自身经历或环境,无法理解超越认知范围的事物。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源自《庄子·秋水》中的名句:“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通过“井底之蛙”和“夏虫”两个意象,说明生物的认知受限于生存空间与时间,暗示人类若固守狭隘经验,则难以理解更广阔的世界。

二、释义与用法

三、应用示例

古代文献中,东晋孙绰在《游天台山赋》中曾用“哂夏虫之疑冰”表达对短视者的讽刺。现代语境中,该成语可用于学术讨论、文化批评等场景,强调突破认知局限的重要性。

四、相关成语

近义词包括“夏虫语冰”“坐井观天”,均强调认知的局限性。

若需进一步了解《庄子》哲学背景或具体用例,可参考汉典、搜狗百科等权威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夏虫疑冰》的意思

《夏虫疑冰》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因为缺乏经验或者知识,对事物产生了错误的判断、误解或迷惑。

拆分部首和笔画

《夏虫疑冰》的拆分部首是冫(二冫),拆分笔画是17画。

来源

《夏虫疑冰》的来源有两种说法:

  1. 这是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后来人们为了强调观察事物需要转变视角,创造了这个成语。
  2. 这句话最早见于《孟子·滕文公上》:“黄马与黑马,踞榛莽之丘。夏虫疑冰,马融于泽。”,意为夏天的虫子以为冰是水。

繁体

《夏虫疑冰》的繁体字为「夏蟲疑冰」。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夏虫疑冰》的古汉字写法为「夏蟲疑冰」。

例句

他虽然是个经验丰富的摄影师,但对于新品牌的相机还是“夏虫疑冰”,需要更多了解才能做出准确评价。

组词

近义词:怀疑万事、疑中生疑

反义词:洞若观火、一目了然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