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厎甯的意思、厎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厎甯的解釋

謂謀求安甯。 晉 潘嶽 《秋興賦》:“夙興晏寝,匪遑厎寧。”厎,一本作“ 底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厎甯”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拼音與釋義
    讀音為dǐ níng(),意為“謀求安甯”。“厎”通“底”,在此處引申為“達到、尋求”,“甯”即“安甯”,組合後強調通過努力實現安定狀态。

  2. 出處與用法
    該詞出自晉代潘嶽的《秋興賦》:“夙興晏寝,匪遑厎寧。”描述作者勤勉治學、無暇追求安甯的狀态()。屬于古文用法,現代漢語中極少出現。

  3. 字形與通假
    “厎”在部分版本中寫作“底”,兩者為通假字;“甯”原為“寍”的簡化字,本義為“安甯”()。需注意與“寧”(níng/nìng)的簡化字“甯”區分。

  4. 相關詞彙
    近義表達如“本固邦甯”“國無甯日”等,均與安定、治理相關()。

建議結合《古代漢語詞典》或《說文解字》進一步考證其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二

厎甯

厎甯是一個漢字詞,可拆分為“厈”和“甯”兩個部分。

“厈”是指疏遠、不喜歡的意思,音讀hàn,屬于象形字,它的原始意義是用一隻手抓取、壓迫,表示厭惡之情。

“甯”是指安甯、平靜的意思,音讀níng,屬于會意字,由宀(寶蓋)和心(人心)組成,表示人在房屋中安心、平靜,引申為安甯。

厎甯這個詞的來源不是很明确,它在古代文獻中并沒有詳細記載。它的使用較為罕見,通常是作為姓名中的一個字。在現代漢字中已經較少使用了,可能因為字義較為特殊,很少出現于日常生活和文學作品中。

厎甯在繁體中的寫法是“厡寧”。

古時候的漢字常常會有不同的寫法,而厎甯也并不例外。古代有時會将它寫為“厊甯”或者“壓甯”,與現代有所差異。

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對這個人十分厎甯,從不主動和他交往。

組詞:厎望(深深地厭惡)、甯靜(安靜、平靜)

近義詞:厭惡、憎惡

反義詞:喜歡、欣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