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苛政的意思、苛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苛政的解释

[oppressive government;tyrannical government;tyranny] 指苛刻烦琐的政令

详细解释

残酷地压迫和剥削人民的政治。指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礼记·檀弓下》:“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平遣囚徒,除 王莽 苛政。”《清史稿·食货志一》:“ 明 末,苛政纷起,筹捐增餉,民穷财困。” 续范亭 《追悼*********之死想到一切人民之死》:“人类三大害:野兽、细菌与苛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苛政”是汉语中具有历史沉淀的词汇,指统治者对民众施加的苛刻、繁重的政令与赋税。《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其定义为“指苛刻的政令或繁重的赋税”。该词最早见于儒家经典,《礼记·檀弓下》记载孔子“苛政猛于虎”的论断,比喻暴虐统治比猛兽更可怕。

从构词法分析,“苛”本义为小草,引申为琐碎严厉,“政”指政治措施,二字组合凸显统治者对细节的过度管控。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注疏:“政令严急,课税繁重,使民不堪命,谓之苛政”。现代语言学家王力在《古汉语字典》中指出,该词蕴含着“违反仁政”的伦理批判色彩。

典型用例可见宋代欧阳修《泷冈阡表》:“自其家苛政,而民始怨”,展现苛政导致民怨的历史规律。近现代常与“暴政”“虐政”构成同义表述,反义词为“仁政”“德政”。

网络扩展解释

“苛政”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批判性的政治概念,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统治者通过严酷法令、繁重赋税等手段对人民实施压迫和剥削的政治形态。核心特征包括:

二、历史渊源

最早见于《礼记·檀弓下》孔子所言"苛政猛于虎",东汉光武帝曾废除王莽苛政。唐代柳宗元《捕蛇者说》通过捕蛇者宁愿冒死捕蛇也不愿承受苛政的对比,深刻揭示了其危害性。

三、表现形式

  1. 经济剥削:如秦朝的"泰半之赋"(征收三分之二收成)
  2. 严刑峻法:商鞅变法中"连坐法"等酷刑
  3. 思想控制:明清文字狱等文化专制

四、相关概念对比

概念 关联性 典型例证
暴政 强调暴力镇压 纣王炮烙之刑
虐政 侧重主观恶意 隋炀帝滥用民力
仁政 完全对立概念 文景之治轻徭薄赋

五、现代启示

当代语境中,该词常用于警示公权力应避免:

注:更多历史案例可参考《中国政治制度史》《赋税与王朝兴衰》等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

把拦板田本俗倒悬恩政番饼佛子改厉怪谲寒雾胡非恚碍浑凝简丝数米荐章交集进往蹻健君国款议棱镜连山氏流匄六师镂膺马封门键民主集中制墨林默仙乃其桥鄣启瞶振聋齐伦弃业变产驱风弱思山薮深藏若虚师氏史胥束浪撕咬隋圜腾马慝怨苕亭铁连钱兔客讬梦温茂问事杖乌喙五五屋下作屋闲阻小晏虾子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