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僧徒持守戒律的行为。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下·求那跋摩》:“律行从是竟,摄心缘中住。”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楚 僧 灵 ,律行高洁,而能为文。” 唐 法照 《送清江上人》诗:“一国诗名远,多生律行高。”
(2).谓僧徒按戒律实践。 明 李贽 《豫约·早晚钟鼓》:“然声音之道原与心通,未有平素律行僧宝而鐘鼓之音不清越而和平也。”
“律行”一词的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法律层面的解释
指按照法律法规行事,强调严守法律纪律。由“律”(法律规范)和“行”(行动)组成,常用于描述个人或组织遵纪守法的行为。
例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现代扩展用法
在非宗教语境中,可引申为遵循行业规范或社会秩序,例如“去库存是2015年行业的主旋律”。
僧侣戒律的实践
指僧徒持守佛教戒律的行为,强调对宗教规范的严格遵守。如南朝《高僧传》记载僧人“律行高洁”,唐代文献也提及“律行从是竟,摄心缘中住”。
修行与行为统一
明代李贽在《豫约》中提到,僧人的日常行为(如敲钟)需与戒律实践一致,体现“律行”对内外修行的双重要求。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用例,可参考《高僧传》《唐国史补》等文献原文。
律行(lǜ xíng)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依照法律或道德规范进行的行为。它是由"律"和"行"两个字组成的。
律的部首是彳,总笔画数为10;行的部首是行,总笔画数为6。
律行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律"原指法律,"行"原指行动。它们的结合表示人们根据法律准则来进行行为。
在繁体字中,律行的写法为 "律行"。
古时候,律的写法与现在基本相同,行的写法为 "行"。
1. 遵守律行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2. 他一直以律行为准则,从未做出违法行为。
律行的常见组词有:法律、行为、律师、行动、律己等。
律行的近义词有:守法、遵守规范、守纪律等。
律行的反义词有:违法、违背规范、不守纪律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