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鞭缚的意思、鞭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鞭缚的解释

鞭笞捆绑。 唐 无名氏 《李林甫外传》:“忽一日,方午,有人扣门,吏惊候之,见一道士甚枯瘦,曰:‘愿报相公。’閽者呵而逐之外,吏又欲鞭缚送於府。”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鞭缚”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鞭笞捆绑”,即用鞭子抽打并捆绑的行为。该词由“鞭”(鞭打工具)和“缚”(束缚)组合而成,字面强调暴力约束的动作。

  2. 出处与示例
    最早见于唐代小说《李林甫外传》,描述官吏欲对道士实施“鞭缚送於府”的惩罚。这一典故成为该词的主要文献依据。

  3. 用法与引申义
    多用于古代或文学语境,描述强制性的惩戒措施。部分现代解释(如)将其引申为“严厉的约束或限制”,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4. 相关成语与词语
    与“作茧自缚”“束手就缚”等同含“缚”字的成语类似,均含受限制之意,但“鞭缚”更强调暴力手段的施加。

  5. 注意事项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常见于古籍或历史文本分析。使用时需注意其暴力属性,避免误解为普通约束行为。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唐代文献《李林甫外传》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什么是《鞭缚》?

《鞭缚》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用鞭子和绳子束缚或捆绑。

拆分部首和笔画

《鞭缚》这个词的部首是马(马是“马、驭”等字的部首),它由马和缶两个部首组成。

在现代汉字中,《鞭缚》的笔画数是13画。

来源

《鞭缚》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法律制度和刑罚。在古代,当犯罪者犯下严重的罪行时,常常会被用鞭子和绳子来束缚,作为一种惩罚手段。

繁体

《鞭缚》的繁体字为「鞭縛」。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字形有所不同。《鞭缚》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缶部的形状更像一个罐子,马部则更加简化。

例句

1. 犯下严重罪行的罪犯将被鞭缚起来示众。

2. 在古代,刑罚常常采用鞭缚的方式进行。

组词

1. 鞭打:用鞭子进行打击或抽打。

2. 缚住:用绳子或其他材料将某人或某物绑住。

3. 鞭挞:用鞭子进行严厉的责骂或惩罚。

近义词

1. 束缚:用绳子或其他物品限制某人或某物的行动。

2. 捆绑:用绳子等将某人或某物绑起来。

反义词

1. 释放:解除束缚,让某人或某物自由。

2. 解放:解除束缚,使某人或某物获得自由。

别人正在浏览...

庵舍匾壶尘容慈父打调黛岑带胯丹切點金乏術刁狡迭互定都断火蛾服恩狎藩后反噬高肩担高姿梗亮惯有孤飘慌神剿合狡勇金线泉鸡皮疙瘩戟髯朗言榄酱烂损连更彻夜炼金客芒神明名内顾暖国嫔妃榷网然纳人丹荣雕三年之畜撒骚放屁商船绳之以法蜃景神摇意夺适时应务霜辔檀脸题芽同等学历涂径皖山委委湘妃庙献殷勤骁彍鞋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