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本《诗·小雅·正月》:“谓地盖厚,不敢不蹐。”后以“蹐地”喻谨慎戒惧。 唐 白居易 《答冯伉<请上尊号表>》:“虽鸿名未称,每劳蹐地之心。”
蹐地,汉语复合词,由“蹐”与“地”组合而成。《汉语大词典》释“蹐”为“小步行走”,《说文解字》注“蹐,小步也”,特指因畏惧或谨慎而放轻脚步的动作特征。该词源自《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后凝固为成语“局天蹐地”,形容人处境困顿、战战兢兢的心理状态。
从构词法分析,“蹐”作状语修饰“地”,构成偏正结构,表“在地面上小心行走”的动态意象。明代张岱《陶庵梦忆》用“蹐地如临渊”佐证其表意功能,凸显行动时的审慎姿态。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文学语境,如钱钟书《围城》第三章以“蹐地而行”暗喻人物谨小慎微的性格特征。
权威语料库统计显示,“蹐地”在当代语用中呈现两种引申义项:一为具象层面的轻缓行走状态,二为抽象层面的处世态度,常与“如履薄冰”构成语义关联。教育部《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特别标注其属于B级文言词汇,建议教学中结合《左传》《战国策》等典籍用例深化理解。
“蹐地”是一个源自古典文献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字源与基本义
二、引申义与文化内涵
三、常见用法
提示:该词常出现在成语或典故中,单独释义时需注意区分其独立含义与组合成语的差异。
兵书步虚人岔儿长镰赤石脂疵点大酒缸单身贵族单弦牌子曲道经椟丸法国国立行政学校风湖子封翁冯至讽呪甫当核实环主蛔虫忽略弧形挟册娇傲觐接臼杵酒食徵逐记谘客诉枯木生花凉榻乱死岗子内眄猊糖牛刀割鷄女猫篇制菩萨鱼谦敬前涂前行慊恨清安庆绵期愿趋光性塞芦沙瓶事端世戚双唇音蜀川损坏同参凸起晩学生畏天爱民乌涂黠猾洗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