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典谟训诰的意思、典谟训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典谟训诰的解释

(1).《尚书》中《尧典》、《大禹谟》、《汤诰》、《伊训》等篇的并称。《书序》:“典謨训誥誓命之文,凡百篇。”

(2).泛指经典之文。 唐 康骈 《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尧 、 舜 、 汤 之道在典謨训誥之间。” 宋 苏轼 《赐新除宝文阁直学士李之纯辞恩命不允诏》:“祖宗之文章,与典謨训誥,并宝於世。”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 屈原 :我的年青时代是受过‘典谟训诰’、‘雅颂’之音熏陶的,因此我的文章一时也不容易摆脱那种格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典谟训诰"是汉语中源于《尚书》的经典文献分类术语,由四种文体构成:

典:记载帝王政事的典籍,如《尧典》《舜典》,主要涉及上古帝王治国方略与典章制度(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尚书》);

谟:指君臣谋议,如《大禹谟》记载禹与舜讨论治水策略的对话(来源:中华书局《尚书译注》);

训:贤臣劝诫君王的言辞,如《伊训》中伊尹对商王太甲的教导(来源:汉典《古代汉语词典》);

诰:君主颁布的政令文告,如《汤诰》记载商汤伐桀后昭告天下的文书(来源:国学网《尚书》研究专题)。

该词组在《尚书·序》中被首次系统归纳,后世引申为代指儒家经典文献或治国纲领。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比喻具有典范意义的文献或训示,例如章炳麟在《文学总略》中称"典谟训诰,皆经纬万端",强调其思想指导价值(来源:商务印书馆《故训汇纂》)。

从训诂学角度分析,《说文解字》释"典"为五帝之书,"谟"从言莫声,取谋虑之意,"训"谓说教,"诰"从言告声,均体现先秦政教文献的核心功能(来源: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

网络扩展解释

“典谟训诰”是一个源自《尚书》的词语,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来源与基本含义

  1. 特指《尚书》篇目
    该词原指《尚书》中的《尧典》《大禹谟》《汤诰》《伊训》等篇章的合称。这些篇章记录了上古帝王的治国言论和政令,如《尧典》载尧舜禅让制度,《汤诰》为商汤伐桀后的告天下文。

  2. 引申为经典文献的统称
    后世将“典谟训诰”扩展为对经典著作的泛称,如唐代康骈称“尧、舜、汤之道在典谟训诰之间”,宋代苏轼亦用其代指祖宗传世的经典文章。


二、字义分解


三、使用场景

  1. 学术语境:多用于讨论儒家经典或古代政治文献,如“研究典谟训诰中的治国思想”。
  2. 文学修辞:可比喻权威性文本或深刻教诲,如“此书堪称当代典谟训诰”。

四、相关扩展

《尚书》中除上述四类,还有“誓”(战争誓词)、“命”(君主命令)等文体,共同构成古代政治文献体系。

别人正在浏览...

阿母闇黝边羡贬责不惩参政议政城邑怵殆爨宝子碑错缝儿对牀阨急干丝告奸供唱钩铬孤犊贵干故误鹤台荒年会见户籍混澒交葛嗟呼街亭疾吏金谷老金女济胜具絶嵓窭狭开发银行凯泽顆粒泪迹连词马祖鸟途派力司跘跨曲頞三姑三国煞鬼社公雨石研兽环讨僭迢远停落通豁未名无继民享亭相像晞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