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佉卢的意思、佉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佉卢的解释

亦作“ 佉楼 ”。1. 佉卢蝨吒 的省称。《出三藏记集》卷一:“昔造书之主凡有三人,长名曰 梵 ,其书右行,次曰 佉楼 ,其书左行,少者 苍頡 ,其书下行。” 清 赵翼 《题百体寿字》诗:“佉楼剏画演贝叶, 勃泥 进表写木皮。” 清 黄遵宪 《和钟西耘庶常津门感怀诗》:“昔闻 靺鞨 歌西乐,今见 佉卢 制左书。”

(2).借指横行书写的文字。 黄质 《题朱生君实延龄遗墨》:“佉卢旁行竞 欧 化,变色风云惊叱咤。” 潘飞声 《寄尘社兄寄示海天诗话率题二十八字志佩》诗:“君为广大教化主,重译佉卢作正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佉卢(qū lú)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作为文字系统的代称

佉卢指代古代印度西北部通行的佉卢文(Kharoṣṭhī),这是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4世纪流通于犍陀罗地区的音节文字。该文字由阿拉米字母演变而来,书写方向从右至左,主要用于记录梵语、犍陀罗语等语言,是佛教早期经典《法句经》的载体文字之一。其名称来源于梵语"Kharoṣṭhī",意为"驴唇书",传说由古印度仙人佉卢虱吒所创。

二、历史人物的别称

《大唐西域记》等古籍中,"佉卢虱吒"(Kharoṣṭha)被记载为北印度造字圣人。唐代高僧玄奘在游历犍陀罗国时,曾描述当地留有佉卢虱吒结庐修行的圣迹,后世遂以"佉卢"作为该圣者的代称。

三、文化传播的见证

20世纪以来,新疆尼雅遗址、楼兰古城等地出土的佉卢文木牍文书,证实了这种文字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轨迹。这些文书内容涵盖佛教典籍、官府档案和商业契约,为研究汉晋时期西域社会提供了关键史料。《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古代印度的一种文字,横书左行,属塞姆语系中的阿拉米文系统"。


参考来源:

  1. 《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华书局,1985年)
  2.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修订版)
  3. 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网络扩展解释

“佉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综合解释:

  1. 基本释义
    佉卢是“佉卢虱咤”(或“佉楼蝨吒”)的省称,原指古代印度西北部的一种文字系统,即“佉卢文”(Kharoṣṭhī)。这种文字的特点是从左向右横向书写,与梵文的右行书写方向不同。

  2. 历史背景
    佉卢文最早见于公元前3世纪的阿育王碑铭,用于书写印度俗语,后传播至中亚及中国西域地区(如楼兰、于阗)。它在丝绸之路上曾广泛使用,但约7世纪后逐渐消亡。

  3. 文化关联
    在汉语文献中,“佉卢”常被借代指异域文字或横向书写形式。例如清代黄遵宪诗句“佉卢制左书”即用此意。

注音与拼音:

例句参考:
“昔造书之主凡有三人……次曰佉楼,其书左行。”(《出三藏记集》)

若需进一步了解佉卢文字符或历史演变,可查阅语言学或丝绸之路文化相关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安眉待眼拜璧半纪剥猪猡标类不切絺索出入蹴工得无德曜低光荷防止废淹風監锋芒逼人宫櫂画龙点晴回薄会话惠施火池介雅京八寸景运进退存亡寄身畸异绝句絶少袴具烂开凌猎柳緑楼橹蜜苏末失皮带劈账仆旗清良青缇气谊相投攘代人声软肥沈漠手不停毫竦魂骇目台谢蹄踵铜蟾通衢大道温克鰕笼显价宪则谢躄西干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