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佉楼 ”。1. 佉卢蝨吒 的省称。《出三藏记集》卷一:“昔造书之主凡有三人,长名曰 梵 ,其书右行,次曰 佉楼 ,其书左行,少者 苍頡 ,其书下行。” 清 赵翼 《题百体寿字》诗:“佉楼剏画演贝叶, 勃泥 进表写木皮。” 清 黄遵宪 《和钟西耘庶常津门感怀诗》:“昔闻 靺鞨 歌西乐,今见 佉卢 制左书。”
(2).借指横行书写的文字。 黄质 《题朱生君实延龄遗墨》:“佉卢旁行竞 欧 化,变色风云惊叱咤。” 潘飞声 《寄尘社兄寄示海天诗话率题二十八字志佩》诗:“君为广大教化主,重译佉卢作正声。”
“佉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综合解释:
基本释义
佉卢是“佉卢虱咤”(或“佉楼蝨吒”)的省称,原指古代印度西北部的一种文字系统,即“佉卢文”(Kharoṣṭhī)。这种文字的特点是从左向右横向书写,与梵文的右行书写方向不同。
历史背景
佉卢文最早见于公元前3世纪的阿育王碑铭,用于书写印度俗语,后传播至中亚及中国西域地区(如楼兰、于阗)。它在丝绸之路上曾广泛使用,但约7世纪后逐渐消亡。
文化关联
在汉语文献中,“佉卢”常被借代指异域文字或横向书写形式。例如清代黄遵宪诗句“佉卢制左书”即用此意。
注音与拼音:
例句参考:
“昔造书之主凡有三人……次曰佉楼,其书左行。”(《出三藏记集》)
若需进一步了解佉卢文字符或历史演变,可查阅语言学或丝绸之路文化相关研究资料。
《佉卢》(qū lú)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人」字旁和「木」字旁,总共包含12个笔画。
这个词语的来源较为复杂,早在古代汉字中已经出现,最早的记载出自《广韵》。一种解释是指诸葛亮的谥号,用以表示其智慧的象征。另一种解释是指华佗的别号,标示其医术的卓越。无论哪种解释,都与这两位历史人物的聪明才智或者医术高超有关。
在繁体字中,「佉卢」的写法相似,只是「木」字旁上方多了一个「攴」字旁,形状更为复杂一些。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佉卢」字则以「須」(须)字作为头部的构造,下方为「阝」字旁,象征笨重和沉实之意。这种构造给人以稳固坚实的感觉。
以下是一些关于「佉卢」的例句:
1. 他小小年纪就能用「佉卢」一词形容他的聪明才智。
2. 她的医术高超,有些人甚至将她比作现代的「佉卢」。
「佉卢」可以组成以下词语:
1. 佉卢笫(qū lú zǐ):指诸葛亮的后代或追随者。
2. 佉卢医(qū lú yī):指医术出众的人。
3. 华佗(huá tuó):提到了「佉卢」一词时,大部分人会联想到华佗。
与「佉卢」相近的词语有「聪明」、「智慧」、「睿智」等。
与「佉卢」相反的词语有「愚笨」、「愚昧」、「无知」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