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he future;days to come]∶将来的日子;未来
来日方长
(2) [next day]∶第二天
来日早朝
(1).明日,次日。《礼记·曲礼上》:“生与来日,死与往日。” 郑玄 注:“与,数也。生数来日,谓成服杖以死明日数也。死数往日,谓殯敛以死日数也。此士礼贬於大夫者,大夫以上皆以来日数。”《朱子语类》卷七一:“今日明,来日又明,若説两明,却是两箇日头。”《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商议已妥,只待来日动手。次日天明, 田大 唤了两个兄弟,同去砍树。”
(2).未来的日子。 晋 陆机 《短歌行》:“苹以春暉,兰以秋芳。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唐 韩愈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夫人》诗:“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我怕今天 吴国 这场轰轰烈烈,未必不是来日一场凄凄惨惨的开头啊!”
(3).往日,过去的日子。《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脣乾。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唐 李白 《来日大难》诗:“来日一身,携粮负薪。道长食尽,苦口焦唇。今日醉饱,乐过千春。仙人相存,诱我远学。” 王琦 注:“来日,谓已来之日,犹往日也。” 宋 陈与义 《和王东卿》诗之二:“来日安榴花尚稀,压墙丹实已垂垂。”
“来日”一词的含义需结合古代汉语和现代用法综合理解,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分析:
一、基本词义
未来/将来的日子(现代常用义) 现代汉语中主要指“未来的时间”,常用于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如成语“来日方长”,例句“来日定能实现理想”。
次日/明日(古汉语义) 古代文献中多指“第二天”,如《礼记》记载“生与来日”指人出生后从次日开始计算服丧时间。
二、古汉语延伸义
三、使用场景对比 |场景 |含义 |示例 |来源| |------------------|-----------------------|-----------------------------|-------------------| | 现代日常用语 | 未来、希望| “珍惜当下,来日可期”|| | 古诗词/典籍| 次日、过去或时间流逝| 《短歌行》“来日苦短”|| | 礼仪制度记载 | 特定日期的计算起点| 《礼记》丧礼计算规则||
建议学习古汉语时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现代使用则多取“未来”之意。可通过成语“来日方长”加深记忆。
来日是一个常用的汉字词语,通常用于表示将来的某个时间。下面将从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方面进行介绍。
来日的拆分部首是木和日,其中木是指“树木”部首,而日是指“太阳”部首。来日的笔画数为7画。
来日一词最早出现于古籍《诗经》,原指太阳升起的时间,也是古时候表示未来某个日期的说法。后来逐渐演化成表示将来的某个时间或未来的日子。
繁体字“來日”在传统的繁体字书写中使用,与简体字“来日”有相同的意思和发音。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来日的写法为“龜日”。这种写法在现代已经很少使用,主要在古籍中才能见到。
1. 明天来日,我们就出发去旅行了。
2. 来日方长,无需急于一时。
1. 来日方长
2.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3. 日新月异
4. 未雨绸缪
未来、将来、日后
昨日、过去、往昔
安打八珍玉食弊本别源不成体统不当道不记前仇财正诚愿趁食出车摧坚陷阵翠盘鹾贾大寂大戒叠暴东拦西阻东又不着,西又不着凤尾花富家子刚梗割鸡焉用牛刀根枑公户钩求孤冢顾租鹤仙济馋都护戒蜡进绶苴枲开价刻期空气赲趩礼尚往来立说漏底路规沦陷区芒荒敏思年初辟寒金俏勤儿轻亚人中白上元夫人韶石沈溃身躰十六院四弘松木填仆微微销钝霞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