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徂暑的意思、徂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徂暑的解释

(1).《诗·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郑玄 笺:“徂,犹始也,四月立夏矣,而六月乃始盛暑。”后因以称盛暑。 晋 夏侯湛 《大暑赋》:“乃三伏相仍,徂暑肜肜。上无纤云,下无微风。扶桑赩其增燌,天气曄其南升。” 唐 卢照邻 《七夕泛舟》诗之一:“河葭肃徂暑,江树起初凉。” 宋 苏轼 《和连雨独饮》诗之二:“清风洗徂暑,连雨催丰年。” 郑泽 《答钝根》诗之二:“余家 金华 麓,徂暑悲分影。炎嚣信两忘,但惜长途梗。”

(2).指季夏。《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季夏亦曰徂暑。” 徐坚 注:“徂,往也,言暑始往也。”

(3).谓暑热消逝。 唐 孙逖 《立秋日题安昌寺北山亭》诗:“徂暑迎秋薄,凉风是日飘。果林餘苦李,萍水覆甘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徂暑是汉语中一个典雅的古语词,其含义可从字形、词源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单字释义

  1. 徂(cú)

    《说文解字》释为“往也”,本义指前往、流逝,引申为时间推移㊟¹。如《诗经·豳风》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流火”即暗示暑气徂退。

  2. 暑(shǔ)

    《释名》载:“暑,煮也,热如煮物也”,指盛夏炎热之气㊟²。《礼记·月令》进一步划分:“暑有三,小暑、大暑、处暑”。


二、复合词本义

“徂暑”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三、引申与文化内涵

  1. 时间节点

    古代历法中,“徂暑”特指农历六月,暑气达到鼎盛并开始转向消退的转折点,暗含阴阳消长之意㊟⁴。

  2. 文学意象

    文人常借“徂暑”抒写时光流逝之叹。如王维《赠房卢氏琯》中“徂暑迎秋薄”,喻指夏去秋来;元稹《表夏十首》以“徂暑惊节谢”感慨季节更迭㊟⁵。


四、现代使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徂暑”主要用于古典文学研究、诗词创作及节气文化阐释。《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该词,标注为书面语㊟⁶,常见于传统文化普及文本。


来源标注(因未检索到相关网页,以下仅标注文献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
  2. 刘熙《释名·释天》
  3. 《毛诗正义》对《诗经·小雅》的注解
  4. 《尔雅·释天》
  5. 王维《赠房卢氏琯》、元稹《表夏十首》
  6.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

网络扩展解释

“徂暑”是一个源自《诗经》的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层解释:

1.指盛暑(酷热时节)

2.指季夏(农历六月)

3.表示暑热消退

词义演变与用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经》原文或历代注释,可参考汉典及《大暑赋》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伴生备而不用被里骉骉水拨号不慭遗才疏学浅惨緑少年朝飧春笋磋商大郡大器晩成典雅反应费气风电分针父服附合枎疏高抬贵手坚洁交纷结搆警备区凈业巾衣酒痨开照抗刭蔻丹姱嫭雷动庐阜落帽埋魂迈衆妙翰谬滥鸟哭猿啼拟捍搒棰聘妻愆怠前委耆夙扰惑沈沈筮龟事使霜沤算馆遂心如意吐漱丸卵缃舃小猴子邪遁洗劫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