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字有数音,其音义异时,于字旁用点或圈以示其变化。平声左下,上声左上,去声右上,入声右下。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副》:“副贰之字,副字本为福字……后之学者,不知有福字,翻以副贰为正体,副坼为假借,读《诗》‘不坼不副’,乃以朱点发副字已乖本音。” 唐 张守节 《史记正义·发字例》:“古书字少,假借盖多。字或数音,观义点发,皆依平上去入……如字初音者皆为正字,不须点发。”
2.犹点射。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五章:“ 马长胜 把机枪交给 * 手,说:‘瞄准,他一露头你就打。点发!’” 刘波泳 《秦川儿女》第四八章:“﹝ 秦玉刚 ﹞就照着 斜眼狼 的光脑袋,补了两个点发。”
“點發”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因语境和时代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解释如下:
军事术语(点射)
指机枪等武器连续射击时以短促、间断的方式发射子弹,例如“三发点射”。这一用法常见于军事文学作品中(如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五章),强调精准控制射击节奏。
出版领域
中国大陆地区报刊接受读者指定内容刊载的术语,例如读者可要求刊登特定文章或信息,与“点载”同义。
在唐代文献中,“點發”指通过标注点或圈来标示汉字音调变化的传统方法: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网)将其解释为成语,表示“事物逐渐显露或增强”,例如“问题點發后引起重视”。但此用法较罕见,可能属于现代引申或误读。
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其含义,军事和出版领域的用法较为常见,古代音韵用法多见于文献研究,成语用法需谨慎考据。
白字嵾嵳传杯弄盏炊食倅马丹鷄大晟彫梁帝秦遁贼耳鸣冯国璋丰肌弱骨斧扆工用邗溟沟候视槐路户辨洄剌溅泪戒诗积毁销骨计年缙云司酒船台开宇慷慨仗义空壳况汉狂狂兰戺龙凤喜烛妙好能手镊工农亩曝腮乾刚跒跁气孱晴雨表勤旧勤略雀离任达不拘热焰入学森锵山不厌高折实搠笔巡街叔夜思慕谈中问齿想思先灵遐庭缬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