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志·吴志·陆抗传》“故得将士欢心”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抗 与 羊祜 推 侨 札 之好, 抗 尝遗 祜 酒, 祜 饮之不疑, 抗 有疾, 祜 馈之药, 抗 亦推心服之。”后以“让抗”谓交友不逊于 陆抗 、 羊祜 。 唐 韩愈 《答张彻》诗:“结友子让 抗 ,请师我慙 丁 。”
“让抗”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词汇,其含义与交友之道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语来源与典故
该词出自《三国志·吴志·陆抗传》的裴松之注引《晋阳秋》记载:三国时期,吴国将领陆抗与晋国将领羊祜虽为敌对阵营,但彼此信任,互赠酒药,展现了超越政治立场的深厚情谊。后以“让抗”形容交友的真诚与气度不逊于陆抗、羊祜。
2. 核心含义
“让”意为谦逊、退让,“抗”指陆抗。合称“让抗”并非字面意义的“退让抵抗”,而是借历史典故比喻交友时彼此尊重、肝胆相照的境界,强调信任与胸怀的平等。
3. 用法与示例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讨论中,如唐代韩愈《答张彻》诗云:“结友子让抗,请师我慙丁”,即以“让抗”赞许友人的高洁品格。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常见于对传统美德的引用。
4. 近义与延伸
近义词可联想“管鲍之交”“君子之交”等典故,均体现超越利益的情谊。其内涵也暗含“和而不同”的处世智慧,适用于描述跨立场、跨背景的深厚关系。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事件或文学用例,可参考《三国志》及《晋阳秋》相关文献。
让抗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让和抗。它的意思是被迫放弃抵抗,顺从或退让。
让抗这个词的部首是讠(讧)和扌,它的笔画数为12。
让抗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是由汉字组合而成。它的繁体形式为讓抗。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让抗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古时候的写法如下:
让:讠(讧) + 光 + 三点水 + 川
抗:扌 + 丨 + 丨 + 丨 + 冖
他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选择了让抗,暂时退让以求生存。
让抗这个词可以与其他汉字组合成许多词语,如:
抗争、抗议、抗战、让步、退让等。
与让抗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让步、妥协、顺从、屈服、退让等。
与让抗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抵抗、反抗、坚持、坚决、执著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