拊背扼喉的意思、拊背扼喉的详细解释
拊背扼喉的解释
犹言附背搤吭。《旧唐书·良吏传上·薛大鼎》:“请勿攻 河东 ,从 龙门 直渡,据 永丰 仓,传檄远近,则足食足兵。既总天府,据百二之所,斯亦拊背扼喉之计。”参见“ 拊背搤吭 ”。
词语分解
- 拊背的解释 轻拍肩背。表示抚慰。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为可临觴拊背,执手须臾,欲多其数而必其全,吾所惧也。” 唐 李百药 《妾薄命》诗:“羞闻拊背入,恨説舞腰轻。”
- 扼喉的解释 卡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部位。《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 唐 陈子昂 《上西蕃边州要危事》:“臣观其衝要,视其山川,信是 河西 扼喉之地。”
网络扩展解释
“拊背扼喉”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fǔ bèi è hóu,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词义解释
-
核心含义
比喻控制要害,制敌死命,常用来形容在斗争或竞争中占据关键位置,使对手无法反抗。例如《史记》中提到:“与人斗,不扼其吭(喉咙)、拊其背,未能全胜”,强调攻击或控制敌方致命弱点的重要性。
-
字面拆解
- 拊(fǔ)背:拍打背部,暗指从后方压制;
- 扼(è)喉:掐住喉咙,指直接威胁生命的关键位置。
两者结合,体现“前后夹击、控制核心”的策略。
出处与用法
- 历史典故
源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原为军事战术,后演变为成语。
- 后世应用
唐代《旧唐书·良吏传》中,薛大鼎曾以此计谋作为据守要地的策略,说明其应用范围扩展至政治和战略领域。
近义词与用法特点
- 近义词:击中要害、拊背扼吭。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通常作谓语或定语,强调“控制关键点”。
- 注意读音:“背”在此处读bèi(意为背部),而非bēi(背负)。
示例与扩展
- 例句:
“占据天府之地,示以豪杰,实为拊背扼喉之计。”(《新唐书·薛大鼎传》)
- 英语翻译:Hit at the spine and seize by the throat(直译,体现控制要害之意)。
如需更完整的典故或例句,可参考《史记》《旧唐书》等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拊背扼喉,这个词的意思是指安慰或劝慰一个人,表达对他的鼓励和支持。下面给出有关这个词的详细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拊:手部做拍打的动作,由手部的部首扌组成,共计5画。
- 背:肩膀后部的部位,由背部的部首⺼组成,共计9画。
- 扼:用手或力量压制、控制,由手的部首扌和击的变形⽖组成,共计9画。
- 喉:指喉咙,由口的部首口和喉音的辛组成,共计12画。
来源:
《拊背扼喉》这个词源于汉语中,由于人们常常在安慰或鼓励他人时会拍打对方的背部或用手压制对方的喉咙,因此形成了这个词语。
繁体:
在繁体字中,“拊背扼喉”这个词的书写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拊背扼喉”这个词的写法与现代相似。
例句:
- 他在我失去信心时,总是会拊背扼喉地鼓励我。
- 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能以温暖的拊背扼喉帮我度过难关。
组词:
与“拊背扼喉”相关的组词有:拊掌、鼓励、劝慰、安慰。
近义词:
与“拊背扼喉”相近义的词语有:鼓励、激励、打气、安抚。
反义词:
与“拊背扼喉”相反义的词语有:打击、责备、阻挠、逼迫。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任何其他问题,我很乐意再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