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科记的意思、登科记的详细解释
登科记的解释
科举时代及第士人的名录。 唐 代有“登科记”, 宋 以后名“登科録”,亦称“ 题名録 ”。详载乡、会试中式人数、姓名、籍贯、年岁以及考官以下官职姓名,并三场试题目。 唐 张籍 《赠贾岛》诗:“姓名未上登科记,身屈惟应内史知。”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双亲行先报喜,都为这一纸登科记。”《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未几揭晓, 潘朗 閲登科记,状元果是梦中所迎匾上姓名。”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旗旐采章·登科记》。
词语分解
- 登的解释 登 ē 上,升:登山。登车。登门。登天。登台。登场(僴 )。登高。登攀。登临。登科。登程。登堂入室。 踩,践踏,脚向下用力:登踏。踢登。 记载:登记。登报。登载。 谷物成熟:登岁(丰年)。五谷丰登。
网络扩展解释
“登科记”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术语,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义
指科举时代记录及第士人信息的官方名册,主要包含考生姓名、籍贯、年龄等基本信息,以及考官职务、考试题目等内容。唐代称为“登科记”,宋代改称“登科録”或“题名録”。
二、历史与功能
- 起源与演变
唐代开始使用“登科记”作为科举录取名册,宋代后名称变化,但功能延续,成为官方存档和公示的重要文件。
- 内容详实性
不仅记录考生信息,还涵盖乡试、会试的中式人数、考官姓名官职,甚至三场考试的题目。
三、文学与引申意义
- 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如元代郑光祖《倩女离魂》提到“一纸登科记”,唐代张籍诗句“姓名未上登科记”,均反映其社会影响力。
- 比喻义
衍生为对才华出众者的赞誉,如“名列登科记”形容学问或成就卓越。
四、社会影响
作为科举制度的重要载体,登科记不仅是选拔官员的凭证,也推动了古代教育发展,成为士人阶层身份跃迁的标志。
登科记兼具历史档案与文化符号的双重属性,既是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实证,也是文学作品中功名理想的象征。
网络扩展解释二
“登科记”的意思是指记录或记载人们成功通过科举考试的事件或情况。该词可以拆分为“登”和“科记”两个部分。
“登”的部首是“癶”,它的笔画数为5画;
“科”的部首是“禾”,它的笔画数为5画;
“记”的部首是“言”,它的笔画数为7画。
“登科记”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科举考试被广泛用于选拔人才,考取进士的人将被登记记录在册,称为“登科”的记载。
关于“登科记”的繁体写法和古代汉字写法,可采用“登科記”来表达。
以下是一个例句:
他的高中毕业后顺利通过了高考,进入了大学,这成为了他的人生中的一篇登科记。
以下是一些与“登科记”相关的组词和近义词:
组词:登科状、登科诗、登科挂榜
近义词:合格证、录取通知书
至于反义词,与“登科记”相对的是“落榜记”,指的是没有通过科举考试或其他选拔考试的记录。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哎哈巴巴多斯报冤不教而杀趁风眈盻道秘钓榜钓伏渡挽地境丢魂失魄杜陵风月手恩荣宴放词繙经風信旗肤功附郭闺壼骨録滚烫过名和浼泓坳诨号郊区浇俗节目单街芜积能金钱卜进饮拘定峻岨慷慨激昂溘谢蠡蠡麟髓流落天涯留一手露天采矿麦田浅鬣寸许鸣管目空一世拏讹头捺兴内实庆慰凄酸弃僞从真柔调水彩画思士操题桥志讬死纬略威声闲岁啸呼邪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