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辟兵的意思、辟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辟兵的解释

(1).躲避兵器伤害。《文子·上德》:“兰芷以芳,不得见霜。蟾蜍辟兵,寿在五月之望。” 杜道坚 缵义:“案《万毕术》:蟾蜍五月中杀涂五兵,入军阵而不伤。”《新唐书·越王贞传》:“以 韦庆礼 为司马,署官五百。然胁诱无鬭志,家童皆佩符以辟兵。”

(2).防避兵灾。《艺文类聚》卷四引 汉 应劭 《风俗通》:“五月五日以五綵丝繫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闹榭》:“辟兵逢綵缕,却鬼得丹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辟兵"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核心含义,均体现了古人趋吉避凶的愿望:

  1. 躲避兵器伤害;避免战祸:

    • 这是其最根本的含义。"辟"通"避",意为躲避、避免;"兵"指兵器、战争。合起来指躲避刀兵之灾,远离战争。
    • 例证: 古人常在特定节日(如端午)或通过佩戴特定物品(如五彩丝、符咒)以求"辟兵",即祈求免受战争或兵器的伤害。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这里“辟兵缯”即指用于辟兵的五彩丝织物。
  2. 道教法术中指避除兵灾的符咒或法术:

    • 在道教文化中,"辟兵"发展成为一种具体的方术或符箓的名称,指通过佩戴符咒、施行法术或服用丹药等方式来达到刀枪不入、避免战祸的目的。
    • 例证: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中详细记载了多种“辟五兵之道”,如:“或佩西王母兵信之符,或佩荧惑朱雀之符,或佩南极铄金之符,或戴却刃之符,祝融之符……或服玉子,或服雄黄,或服金丹……” 这些符、药都被认为具有“辟兵”的功效。

“辟兵”一词,源于古人对于战争和兵器伤害的恐惧与规避心理。其核心意义在于躲避战争灾祸,避免被兵器所伤。这一概念不仅体现在日常习俗(如端午佩戴五彩丝)中,更被道教吸收发展,形成了一套具体的符咒法术体系,以求通过超自然力量实现“刀兵不害”的目的。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人们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安全的珍视。

来源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辟兵”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读音为pì bīng,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1.躲避兵器伤害

指通过特定方式避免被兵器所伤,常见于古代军事或巫术相关的记载。例如:

2.防避兵灾

指通过仪式或物品预防战争带来的灾祸,多见于民俗传统。例如: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民俗案例,可参考《文子·上德》《风俗通》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二子背篓綳席变现弼亮恻念铲平大宗师凋毁丁年断电度籙多样统一泛潋飞布肺渴谎假环极胡胡赍传精金百炼尽其所长九会绝后光前勘同可恶丽典林逋临下龙道龙山佳会髦士南北书派黏糊潜波轻羁清算清吟小班穷空其雨区长扰劫人市宂将三让骚人词客扇板世室试事始愿不及此谁分四面宿儒堂隍蹄涔万一乌亮无全牛狎猥溪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