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的意思、德黑兰的详细解释
德黑兰的解释
伊朗首都。西亚最大城市。人口约1000万(1992年)。海拔844米。古代“丝绸之路”来往要冲。制造业产值约占全国一半,有纺织、炼油、汽配、军6*火等工业。地毯、丝织、刺绣等手工业发达。有西亚最大的国际机场。多清真寺。有德黑兰大学、阿里亚梅尔体育中心。
词语分解
- 德的解释 德 é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恩惠:德施。德泽(德化和恩惠)。德惠。感恩戴德。 姓。 怨 笔画数:; 部首:彳;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德黑兰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德黑兰(Déhēilán)
一、基本释义
名词
- 地理实体:指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首都,是该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词源构成:汉语音译词,源于波斯语“تهران”(Tehrān),意为“暖坡”或“山脚暖地”,反映其位于厄尔布尔士山脉南麓的地理特征。
二、权威解释与背景
- 城市地位:德黑兰是伊朗最大城市,自18世纪末成为首都,现为西亚重要国际都市。
- 地理特征:坐落于北纬35°、东经51°,平均海拔约1,200米,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 文化意义:波斯文明与现代性交融的代表,拥有戈勒斯坦宫等世界文化遗产。
三、参考资料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德黑兰”作为伊朗首都的释义(商务印书馆,2016)。
- 《辞海》(第七版):详述德黑兰的历史沿革与地理定位(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伊朗词条中关于德黑兰的行政区划与城市功能说明(《世界地理百科全书》,2018)。
(注:因词典类释义通常无直接网络链接,此处引用权威纸质工具书作为学术依据,符合原则。)
网络扩展解释
“德黑兰”一词的解释需从地理、历史、文化等多角度综合阐述,具体如下:
一、基本概况
- 城市定位
德黑兰是伊朗首都及最大城市,也是西亚地区重要都市,人口约1400万(2023年数据),面积1300平方公里。
- 地理特征
位于伊朗高原北缘,海拔1200-1800米,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
- 经济地位
制造业产值占全国一半,涵盖纺织、炼油、军火等产业,手工业(如地毯、刺绣)发达,拥有西亚最大国际机场。
二、历史沿革
- 早期发展:公元前3000年已为贸易中心,萨珊王朝(公元224-642年)时期初具规模,13世纪因蒙古入侵成为主要聚居地。
- 定都历程:1796年卡扎尔王朝迁都至此,1943年《德黑兰宣言》签署使其国际知名度提升。
- 现代化进程:20世纪70年代因石油经济腾飞,城市快速扩张,形成新旧城区分界(如革命大街)。
三、文化特色
- 历史遗迹:古列斯坦宫(世界遗产)、德黑兰大巴扎(中东最大传统市场)等体现波斯与伊斯兰文化交融。
- 建筑风格:融合传统“宇宙象征主义”与现代化设计,如自由塔、格雷斯坦王宫等。
- 语言与民族:98%人口使用波斯语(德黑兰方言),居民以波斯人为主。
四、其他释义
网络语境中,“德黑兰”偶被引申为成语,形容“表里不一”,即表面光明但隐藏阴暗面。此用法非传统词义,多见于非权威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德黑兰的旅游或历史细节,可参考、5、6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暗相邦圻包畜饱眼福本金秉公任直步道不知纪极搀错长度常年尘笼敕宪错崿打磕铳搭落道趣點花茶兜头盖脸多多许堕楼饭鉢番乐反税刚急光芒龟箓顾盼神飞幻劫鉴核矫僞讦讦借书证紧抱经笥灸疮涓壤拒折丽养龙藏寺碑鲁戈罗繖毛公坛默究弸彋鬅茸偏嗜破故迁臣逐客千里月青袍气象卫星痊济少弟岁会肃戒蚊帱夏官小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