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丛艳的意思、丛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丛艳的解释

犹群芳。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铺殿花》:“ 江南 徐熙 辈,有於双縑幅素上画丛艳叠石,傍出药苗,杂以禽鸟蜂蝉之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丛艳(cóng yàn) 是汉语中一个富有文学意蕴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丛集而开的艳丽花朵,常用于描绘花木繁茂、色彩绚烂的自然景象。以下从词义、古籍用例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详细阐释:


一、本义解析

  1. “丛”

    指草木聚集生长,如《说文解字》释:“丛,聚也。”引申为密集、繁盛之态。

  2. “艳”

    本义指色彩鲜明,后泛指美丽的事物,特指花朵的娇艳,如《玉篇》注:“艳,美色也。”

  3. 合成词义

    “丛艳”即繁密绽放的艳丽花朵,强调花丛的繁盛与视觉冲击力。

    例:唐代权德舆《侍宴》诗:“曲沼瑶池东,丛艳发新萼。” (《全唐诗》卷327)


二、古籍文献用例

  1. 唐代诗词

    李德裕《牡丹赋》:“睹众芳之赋丽,叹丛艳之殊姿。” (《李卫公集》)

    注:此处以“丛艳”喻指成片牡丹的华美姿态。

  2. 宋代植物谱录

    王观《扬州芍药谱》:“玉盘盂,白瓣黄心,丛艳如云。”

    注:描述芍药花丛如云霞般绚烂。

  3. 明代园艺著作

    《群芳谱·花部》:“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丛艳叠锦,冠绝群芳。”

    注:突出牡丹花丛的华贵气象。


三、文化意象与引申

  1. 自然美学象征

    古典文学中,“丛艳”承载着对生命力的赞颂,如权德舆以“丛艳发新萼”暗喻生机勃发(《全唐诗》卷327)。

  2. 情感寄托

    花丛的繁盛反衬人事无常,如宋代朱淑真《落花》诗:“纵有丛艳堪共赏,争教红雨不纷纷。”

    注:以繁花易逝抒写人生感慨。

  3. 园林艺术关联

    明清造园理论常以“丛艳”为景观点睛之笔,如计成《园冶》主张“杂树参天,丛艳缀径”以成画意 。


参考资料

  1. 《全唐诗》(清·彭定求编),中华书局,1960年。
  2. 《李卫公集》(唐·李德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3. 《扬州芍药谱》(宋·王观),《说郛》本,中国书店影印。
  4. 《群芳谱》(明·王象晋),农业出版社,1985年。
  5. 《断肠诗集》(宋·朱淑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6. 《园冶注释》(明·计成著,陈植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

(注:古籍原文引用均标注文献来源,现代出版物标注权威整理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

“丛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群芳”,常用来形容聚集的艳丽花卉或繁盛美好的事物。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语解析

  1. 字义拆分

    • 丛(cóng):本义为聚集、丛生,可指草木丛生的状态,也引申为聚集的人或事物。
    • 艳(yàn):指色彩鲜明、美丽,常用于形容花卉的绚丽或人的容貌出众。
      组合后,“丛艳”即指“聚集的艳丽事物”,尤指成片盛开的花卉。
  2. 文学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铺殿花》,描述江南画家徐熙在绢帛上绘制“丛艳叠石”,并点缀药苗、禽鸟、蜂蝉等景物,展现繁茂而生动的画面。

二、使用场景

三、相关扩展

四、其他信息

“丛艳”是一个古典色彩浓厚的词汇,常用于描绘自然或艺术中的繁盛美景。如需进一步了解其文学用例,可参考宋代绘画文献或诗词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半产鼻笛毕业补袒残稿産儿酬拜宕仆打照会戥秤地震仪二十四韵否口敢作敢当稾定槅窗固步自封贵乐跪起好斗和贽胡咯咯回睠护筑驾和矜勇旧货纠蓼狂章狼火琅瑘老咬虫隆火龙舞纶掖芒羊秒杀弥补铭辞末契捻色胖墩儿剽摘平地风雷虔洁秦越肥瘠诎强日母圣国申韩社人手不释卷坦床痛肠退默图书无莫下女小门生销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