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华嵩的意思、华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华嵩的解释

亦作“ 华崧 ”。1. 华山 与 嵩山 的并称。 晋 陶潜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即事如已高,何必升 华 嵩 ?” 南朝 梁 沉约 《游沉道士馆》诗:“一举陵倒景,无事适 华 嵩 。” 元 贡奎 《除日登大岩山》诗:“嗟予北游览 岱宗 , 太行 西来连 华 崧 。” 元 萨都剌 《送唐卿御史》诗:“去去红尘外,秋光满 华 嵩 。”

(2).常用以比喻崇高或高大。《北史·薛孝通传》:“微臣信庆渥,何以答 华 嵩 ?” 清 黄鷟来 《咏史》之一:“旷观宇宙内,小大何相蒙,尺泽拟昆海,培塿忘 华 嵩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华嵩(huà sōng)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源于中国两座著名山岳——华山与嵩山的合称,常被引申为崇高、巍峨的象征。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本义解析

  1. 地理指代

    “华”指华山(五岳之西岳),位于陕西华阴,以险峻著称;“嵩”指嵩山(五岳之中岳),位于河南登封,为儒释道文化圣地。两山均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地标。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0卷,第1123页)

  2. 引申义

    • 崇高境界的象征:古人以“华嵩”比喻德行或成就的至高境界,如《文选·潘岳〈西征赋〉》中“华岳峩峩,冈峦参差”,喻指伟岸品格。
    • 稳固与永恒:因山岳的巍然屹立,衍生出“安如华嵩”的成语,形容根基稳固、不可动摇。

      来源:《辞海》(第7版,第1865页)


二、文化意涵

  1. 文学意象

    古典诗词常借“华嵩”抒发壮志,如明代王世贞诗句:“胸中云梦吞八九,眼底华嵩小三五”,以山之宏伟反衬胸怀之广。

    来源:《全明诗》卷三百七十二

  2. 哲学隐喻

    在道家思想中,华嵩代表自然之道的永恒性。《庄子·知北游》云“山林与!皋壤与!”,暗喻山岳为天地精神的具象化载体。

    来源:《庄子集释》(中华书局版)


三、权威参考

  1. 词典释义

    华嵩:

    ① 华山与嵩山的并称。

    ② 喻指崇高、伟大或稳固的事物。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典籍例证

    《后汉书·逸民传》载:“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然而蝉蜕嚣埃之中,自致寰区之外,异夫饰智巧以逐浮利者乎!若伊人者,志陵青云之上,身晦泥蟠之下,心若怀冰,志如华嵩。”

    来源:《后汉书》卷八十三


注:以上文献来源均为权威出版物,因版权限制未提供在线链接,读者可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查阅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华嵩”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词义

  1. 地理指代
    指中国两大名山——华山(位于陕西)与嵩山(位于河南)的并称。例如晋代陶潜诗句“即事如已高,何必升华嵩?”中的“华嵩”即代指这两座山。

  2. 字形解析

    • 华:原指光彩、美丽,引申为崇高;
    • 嵩:本义为山高,特指中岳嵩山。
      二字组合后,字面可理解为“崇高而宏伟的山岳”。

二、比喻与文学意蕴

  1. 象征崇高或高大
    在文学中常用来比喻品德、成就或境界的高远。例如南朝沈约诗句“一举陵倒景,无事适华嵩”,以登山喻指超脱尘世、追求卓越的精神。

  2. 引申形容才华与容貌
    部分辞书(如查字典)提到,“华嵩”可形容人“才华出众、容貌俊美”,但此用法较少见,可能为地域性或引申义。


三、使用场景与示例

注意:不同文献对“华嵩”的解释侧重不同,需结合语境理解。如需更多例证,可参考陶潜、沈约等古典文学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襃衣博带长篇大论呈案谌挚俦伦揣较初元谠谋倒置貂裘换酒底粪地脉底账儿孩房谋杜断風流韻事凤庭分决刮拉古土黑不溜球鸿私环幅胡瓜灰泯昏虫建业旌旆辑柔亢志扣盘扪烛拉皮条涟沦灵昭乱民磨止旁族撇吊迁建乔干青夫亲和遒铎人厄三定射流盛隆神色仓皇适情任欲疏忽职守疏爵说诨话樘突天翁晩红未果无愧闲畅襳褵晞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