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经常贫困。谓贫穷无财。《论语·先进》:“ 回 也其庶乎!屡空。” 何晏 集解:“言 回 庶几圣道,虽数空匱而乐在其中。”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受私桥》:“ 临安府 张大兴 李二 为莫逆交, 李 家虽屡空,然赋性不苟,故 张 重之。”
(2).多次空了。 宋 苏轼 《赵清献公神道碑》:“令皆喜,争尽力, 虔 事为少,狱以屡空。”
“屡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解析:
经常贫困,贫穷无财
这一含义源自《论语·先进》中的典故:“回也其庶乎!屡空。”。这里的“屡空”形容颜回(孔子弟子)虽然生活贫困,但精神富足。后泛指因物质匮乏而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如《五柳先生传》中“箪瓢屡空”)。
多次空了
指某物或状态反复出现空缺,例如容器、资源等多次空置。宋代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中“狱以屡空”即用此意。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论语》原文或《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屡空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屡(娄)和空。屡的拆分部首是尸,笔画数为6画;空的拆分部首是穴,笔画数为8画。
屡空一词源自于古代汉语,用于形容某物或某事在一段时间内多次失去或空缺的现象。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因为各种原因而屡次遗失机会,或者某种资源在一段时间内频繁缺失的情况。
在繁体中文中,屡空的写法与简体中文相同,没有特殊的变化,仍然是“屡空”。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多种多样,屡空在古代常见的写法有“屢空”、“屢虛”等。这些古代写法在现代汉字中已经很少见到,但在古籍中仍然能够找到它们的痕迹。
以下是几个关于屡空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与屡空相关的词语:
在使用屡空这个词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搭配和使用,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