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的意思、大中的详细解释
大中的解释
《易·大有》:“《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 王弼 注:“处尊以柔,居中以大。” 高亨 注:“象大臣处於尊贵之位,守大正之道。”后以“大中”指无过与不及的中正之道。《汉书·孔光传》:“皇之不极,是为大中不立。” 唐 柳宗元 《与吕道州温论非国语书》:“近世之言理道者众矣,率由大中而出者咸无焉。” 清 王夫之 《诚明篇》:“君子之行藏刑赏,因时变通而协於大中,左宜右有,皆理也,所以在帝左右也。”
词语分解
- 大的解释 大 à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 中的解释 中 ō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中。中原。中华。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网络扩展解释
“大中”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综合了古典文献和实际应用场景:
一、哲学与伦理概念
-
中正之道
源自《易经·大有卦》“柔得尊位大中”,指遵循无过无不及的均衡准则。汉代孔安国在《书经·大禹谟》注解中强调此为“民协于中”的核心思想,代表治国理政需把握公正适度的原则。
-
儒家思想体现
唐代柳宗元在《与吕道州温论非国语书》中将“大中”与“理道”结合,体现儒家推崇的中庸之道,清代王夫之进一步扩展为“因时变通而协于大中”,强调动态平衡的智慧。
二、历史年号
唐朝宣宗李忱曾以“大中”为年号(公元847-860年),象征对政治清明的追求。例如和均提到该用法,部分文献中“大中之道”也与这一时期的治国理念相关。
应用示例
- 古文引用:“民皆命于大中之道”(《书经》注)
- 现代造句:“财源遍布大中华”
如需更完整的历史用例或哲学解读,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大中(dà zhōng)是一个词语,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大(dà)和中(zhōng)。
大字的部首是大,共3个笔画。
中字的部首是丨,共4个笔画。
大中一词来源于古汉语,用于形容大小适中或在某个范围内的事物。
在繁体字中,大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有时候使用了一些与现代略有不同的笔画形式,但整体上可以认出是大中这个词。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这个房间的大小正好大中适中,布置起来方便又美观。
2. 请将这本书打开到大中间的一页。
一些以大中为词根的组词包括:大中小、大小、大中型等。
与大中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合适、适中、中等等。
与大中意思相反的词语有大、小、过大、过小等。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你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